卷第五十
附录一
四库全书遗山集提要
《遗山集》四十卷,《附录》一卷,金元好问撰。好问、字裕之,秀容人。登兴定五年进士,历内乡令。天兴中,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事迹具《金史文艺传》。是《集》凡诗十四卷,文二十六卷。为明储巏家藏本。宏治戊午,沁水李瀚为刊版以行。前有李冶、徐世隆二序,末有王鹗、杜仁杰二跋。《集》末《附录》一卷,则储巏所裒辑也。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末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流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晚年尝以史笔自任,构野史亭,采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裒辑纪录,至百余万言。今《壬辰杂编》诸书,虽已无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故于三史中,独称完善。亦可知其著述之有裨实用矣。
光绪本方戊昌序
尝论宋自南渡后,疆宇分裂,文章学术,亦判为两途。程氏之学行于南,苏氏之学行于北。行于南者,朱子集其大成;行于北者,遗山先生衍其统绪。先生《全集》,在元仅有东平严侯弟忠杰刻本。明代李叔渊、储巏梓行者,率祖是本。诗文仍四十卷。迨我朝康熙间,无锡华希闵有重刻之本。又百余年,平定张硕洲复苦心搜集,萃其诗文、乐府、年谱,及《续夷坚志》,都为一集,刊行于时。今甫三十年,访之平定,询之京都,版已无存,末尝不叹读书者徒事帖括,讲求诗古文者之少也。《金史》载:遗山秀容人。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今读其《集》,挟幽并之气,存金源之遗,坚持高节,不仕于元。慨然以著作自命。文诗皆宪章北宋,直接长公,屹然为一大宗。惜其所著《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遗失无存。其野史亭所著《壬辰杂编》亦无刊本,仅《中州集》单行于世。余承之秀容,既与郡人士重修州志,工竣后,尚余捐赀,念先生《全集》,当世已无传本,爰商之同志二三君子,检郡中所存张硕洲所裒《全集》,加以校正,重付手民。用钱二百万有奇。先生文章学术,虽不尽于是,而即此流布海内,用以津逮后学,必有闻风兴起者。然则是《集》之刻,犹不仅以继述乡贤之意属望于郡人士也,而郡人士其亦可以自励矣。光绪七年,岁次辛巳,夏、六月,知郡事,后学方戊昌谨序。
道光本张穆序
《遗山先生集》中统严氏初刻本,不可见;今行世者,惟宏治中李叔渊本及康熙中华希闵本,而华本即从李本翻出,犹一本也。诗集单本较多,惟毛氏汲古阁本盛行。南昌万廷兰本,系从《全集》摘出,故于曹益甫所增之八十余首,概从阙佚;而元黄公绍选本,穆又未之见也。近乌程施北研氏享几二于金源掌故,有《遗山诗文笺》,极精博。《诗笺》初梓,吾友沉子惇即以相赠,近亦印行;《文笺》仍郁未出也。遗山世籍平定,靖康末,始迁居秀容,故文字中称平定为乡郡。生平踪迹,往来于平定至享几二。吾家阳泉山庄,即诗所咏栖云道院。山庄东北一里而遥,有土冈斗上,中央宛宛若盂,俗名围洼。迤西冯氏旧茔,香亭石柱,刻有遗山吊冯大来副使诗。大来者,遗山往来阳泉时,东道主人也。计亦磊落丈夫,而其名爵,则《州志》已失纲罗。盖文献之放失也,非一日矣。穆生也晚,未获从耆旧钓游,而刘览群书,遇有乡邦故实,辄一一疏记,以助桑梓雅谈。遗山尤夙所慕仰。登涌云楼,拜杨赵元李四贤樐主,流连企叹,每思论其世,考其出处、文章,与吾党之彦一盱衡之;而利禄移人,帖荧目,其足与甄讨及此者,不数觏也。内相文献杨公,勋业轶于滏水,数理不愧栾城,而炳炳撰述,今遂无一字留贻。谓非州里后进之辠欤?遗山幸以能诗,故其文得坿以传,然已不能家有其书。李叔渊虽称得善本于储静夫太仆,而讹文脱简,仍不胜乙。今为钩考《金元史》及同时各家集,它若《元文类》《金石例》《金文雅》《山西通志》诸书,缺者补之,误者订之。如无可据校,概从阙疑。《续夷坚志》世行写本二卷,余秋室氏厘为四卷,手书刻之大梁。《乐府》五卷,阮太傅《研经室外集》载有提要,而《文选楼书目》初无其名。闻汉阳叶氏有写本,数从相假检,未获也。尝拟都为一集,绣梓版,存冠山书院。州中有赀力足任斯役者,尚不乏人,乃募商积年,卒无肯赞成之者。不得已,节啬佣书余资,岁刻数卷,始丙午二月,讫庚戌 月,首尾凡五年,工始告竣。《坿录》一卷,《补载》一卷,储氏、华氏、施氏递事增辑,穆续有采获,并羼入之。遗山一家之业,其存于今者,约略备矣。其为遗山撰次年谱者,有翁氏、凌氏、施氏三家。翁、施书,皆有刻本,凌氏成书在翁、施之先,未梓行,有序载《校礼堂集》中。汉阳叶氏录有副本,幸得假钞,因并刻三谱《集》后,各存其真,不相搀和。放汪立名《长庆集》,并存新旧两谱例也。至近日坊肆有新刻《遗山集》本,乃某太守从臾坊贾,据华氏本刻之苏州者,旧缺《御史张君墓表》、《阳曲令周君墓表》、《邓州新仓记》各半叶,叶各三百余字,此本皆补完之。微劳亦不可没云。道光三十年、月,平定后学张穆序。
中统本李冶序
唐开、天闲,李邕、李白皆以文章鸣世。邕之所至,阡陌聚观,以为异人,衣冠寻访,门巷填溢;白则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是岂悬市相夸、沽声索价而后得之哉!要必有以渐渍其骨髓,动荡其血气,藻鬯其襟灵,故天下之人、为之咨嗟淫液,鼓舞踊跃,景附响合,而不能自己也。吾友元君遗山,其二李后身乎?始龀能诗,甫冠时,名已大振。寻登进士上第。兴定、正大中,殆与杨、赵齐驱。壬辰北还,老手浑成,又脱去前日畦畛矣。君尝言:人品实居才学气识之上。吾因君言,亦尝谓天下之事皆有品,绘事、围棊,技之末也,或一笔之奇,一著之妙,固有终身北面而不能寸进者,彼非志之不笃,习之不专也,直其品不同耳。如君之品,今代几人?方希刷羽天池,扬光紫微,不幸遘疾而殁。其遗文数百千篇,藏于家,虽有副墨,而洛诵者,率不过什得一二,其所谓大全者,曾莫见焉。是以天下之大夫、士,歉焉若怀宿负而未之偿也。东平严侯弟忠杰,有文如《淇澳》,好善如《干旄》,独能求得其全编,将锓之梓,且西走书数百里,命余序引。余谓遗山之文之名,有目争睹,有耳咸耸,庸何序为?惟君有盖棺之恨,此其可言者,得以论述之。主上向居藩邸,挹君盛誉,一见遽以处之太史氏。不数岁,神圣御天,文治猬兴,稽古建官,百度修举。其于玉堂、东观、金华、廷阁之选,尤所注意者,曷尝不设燎以待之,而侧席以求之哉?向使遗山不死,则登銮坡、掌纶诰、称内相久矣。奈何遇千载而心违,际昌辰而身往!此非君遗恨也邪?尚赖柳如京之贤,有慰韩吏部之志。文工命掘,虽抱憾于九原;人亡书存,足腾芳于百世。顾余朴学,未暇题评,言念旧游,聊为扬搉云尔。中统三年阳月,封龙山人李冶序。
徐世隆序
文之为物,何物也?造物者实靳之,不轻畀人,何哉?盖天地闲灵明英秀之气,萃聚之多,蕴蓄之久,挺而为人,则必富于才,敏于学,精于语言。能吐天地万物之情,极其变而归之雅。故为诗、为歌、为赋、为颂、为传记、为志铭、为杂言、为乐府、兼诸家之长,成一代之典。使斯文正派,如洪河大江,滔滔不断,以接夫千百世之传。为造物者可得而轻畀之哉!窃尝评金百年以来,得文派之正,而主盟一时者,大定、明昌,则承旨党公;贞祐、正大,则礼部赵公;北渡则遗山先生一人而已。自中州斫丧,文气奄奄几绝。起衰救坏,时望在遗山。遗山虽无位柄,亦自知天之所以畀付者为不轻,故力以斯文为己任。周流乎齐鲁燕赵晋魏之闲,几三十年。其迹益穷,其文益富,其声名益大以肆。且性乐易,好奖进后学,春风和气,隐然眉睫闲,未尝以行辈自尊。故所在士子从之如市。然号为泛爱,至于品题人物,商订古今,则丝毫不少贷,必归之公是而后已。是以学者知所指归,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湥,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雄顿挫,闲婉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呜呼!遗山今已矣!灵明英秀之气,散在天壤闲,不知几年几时,复聚而为斯人乎?东平严侯弟忠杰,喜与士人游,雅敬遗山,求其完集,刊之以大其传云。陈郡徐世隆序。
杜仁杰序
自有书契以来,以文字名世,得其全者,几人耳。六经诸子,在所勿论。姑以两汉而下,至六朝,及隋、唐、前宋诸人论之,上下数千载闲,何物不品题过?何事不论量了?大都几许不重复?文字凡经几手,左挦右扯,横安竖置,搓揉亦熟烂尽矣!惟其不相蹈袭、自成一家者为得耳。噫!后之秉笔者,亦认乎其为言哉。今观遗山文集,又别是一副天生炉鞴,比古人转身处,更觉省力。不使奇字新之又新;不用晦事,深之又深。但见其巧,不见其拙;但见其易,不见其难。如梓匠轮舆,各输技能,可谓极天下之工;如肥浓甘脆,叠为饾饤,可谓并天下之味。从此家跳出,便知藉、湜之汗流者多矣。必欲努力追配,当复积学数世,然后再议。曩在河南时,辛敬之先生尝为余言:“吾读元子诗,正如佛说法云:‘吾言如蜜,中边皆甜。’”此论颇近之矣。虽倡优、驵侩、牛童、马走闻之,莫不以为此皆吾心上言也。若夫文之所以为文,亦安用艰辛奇涩为哉?敢以东坡之后,请元子继,其可乎?不识今之作者,以为如何?或者曰:“五百年后,当有扬子云复出。子何必喋喋乃尔?”济南杜仁杰善甫序。
王鹗序
正大中,诏翰林院官各举所知。时闲闲先生方握文柄,于人材慎许可,首以元子裕之应诏。朝议是之,而天下无异辞。盖子之幼也,已得其先大夫东岩君之指授;稍长,博极群书,且多与名士游,故于蚤岁崭然见头角,肆笔成章,往往脍炙人口。贞祐南迁,文誉日崇,作书自名一家。其于古调乐府为尤长,不惟可以进配古人,而一时学者,罕见其匹。士林英彦,不谋而同目之曰“元子”,尊之也。后虽出知剧县,入主都司,簿书倥偬之际,不废吟咏。北渡以来,放怀诗酒,游戏翰墨,片言只字,得者犹以为荣。闲作《中州》一集,旁搜远引,发扬前辈遗美,其叙事之工,概可见矣。国朝将新一代实录,附修辽、金二史,而吾子荣膺是选。无何,恩命未下,哀讣遽闻。使雄文钜笔,不得驰骋于数千百年之闲。吁,可悲夫!东平严侯弟忠杰,富贵而好礼者也。即其家购求遗稿,捐金鸠匠,刻梓以寿其传,属余为引。余与子同庚甲,又同在史馆者三历春秋。义深契厚,固不当辞。然仁卿大手,已序于前,顾余荒谬,安敢赘长语于其旁?感念畴昔,姑以平日亲所闻见,与夫同志之所常谈者,书诸卷末云。岁昭阳大渊献秋七月己丑,慎独老人曹南王鹗识。
至元本诗段成己引
余亡友曹君益甫尝谓予曰:“昔与元遗山为东曹同舍郎,虽在艰危警急之际,未尝一日不言诗。迨今垂三十年,其所与论辨,历历犹可复。”北渡而后,诗学日兴,而遗山之名日重。世之留意于诗者,虽知师宗之,至其妙处,人未必尽知之也。自侨居平阳时,为诸生举似其一二,然以未见其全,为学者惜。闲遣人即其家,尽得所有律诗,凡千二百八十首。又续采所遗落八十二首,将刻梓以传,以膏润后学。未及,而益甫没。于后四年,子輗继成父志,同门下客杨天翼,命工卒其事。俶落于至元戊辰之秋,迨庚午夏,首尾历六十五旬有五日。工既讫功,二子来谒,求序其事。蹐吾门而请者六七至,无倦色而意益勤。余以为诗非待序而传者也,若其刻诗之大略,不可以不言焉。姑摭实以题其端云。稷亭段成巳引。
至顺本余谦序
金人元好问,字裕之,别号遗山,髫而能诗,下笔辄惊其长老。年甫冠,登进士。其诗文出入于汉、魏、晋、唐之间,自成一家,名振海内。金源氏自大定后,颇尚艺文,优礼贤士;而崔立之变,骈首死难者不可胜纪,遗山岿然独存。金亡晦道林莽,日课一诗,寒暑不易。至本朝,才名益甚,四方学者执羔雁无虚日。郝陵川谓其规模李、杜,陵轹苏、黄,殆非虚语。遗山著述甚富,其所作《金史》纤悉不爽,蔚为一代鸿笔。至所编《中州集》,流传不广,人莫之觏。是《集》世无行本,惟架阁黄公在轩手钞二十卷,藏之箧中。予为补其残阙,正其谬误,凡阅月而告成。至篇什次第,悉依原本。汇付剞劂,俾海内骚雅共珍之。至顺二年三月十一日,翰林国史余谦谨序。
弘治本储巏序
巏少时,闲见遗山诗文于它集,辄喜诵之不置。及钜鹿耿公典钥留都,尝谓巏曰:“吾友段可求,家藏《遗山集》,日借读之而未竟也。吾老矣,尚冀一读,子试访之。”宏治甲寅,巏调官吏部,始得秘本于新安程公,亟纳诸公,公喜动颜色,曰:“刻本今亡矣,是不可使之无传也。”巏因录而读之,乃知学士大夫慕尚遗山者,不但其文章之盛。盖金本肃慎,入据中国,然承宋、辽之余,大定、明昌之际,人才政治,在彼亦有可称者,君子固不得而尽削也。天兴播亡,文献沦丧。遗山奔走流寓,不能自存。乃力以国史为己任;纲罗放失,辄访耆旧,孜孜矻矻,几三十年。虽沮于匪人,薄于既老,不克成书,其所自著,若《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并兹《集》四十卷,则皆一代文献之所萃。厥后元修《金史》,悉剟用之。向无遗山,则金源氏有国之故,存什一于千百,未必尽章闻于后世也。或者谓金之亡、崔立之变,死生辞受之际,遗山处之,有不能逭人之议者。噫!是未考也。观其对努申之语,志聂女之墓,隐忍激烈,意盖有待而为也。有待而不克,岂非阸于时邪?予读其金亡以后之文辞,悲歌慷慨,有《诗》人伤周,《骚》人哀郢之遗意。亦可见其志也已。不然容城刘氏,陵川郝氏,节行文学,在当时莫之与京,独于遗山,向慕尊称之至,抑又何邪?然则以遗山之才之美,值乱亡之世,不获究其用,且戹其身,盖夫人之不幸,君子当叹惜焉者,又奚暇它议也哉!沁水李君叔渊,以御史按行河南,使来请其《集》以刊,自中统壬戌初刊,迄今余二百祀矣。遗山之文,终不可晦,固有待乎其人。惜吾钜鹿公之不及见也。李仁卿下,叙凡四首,辄以臆见志诸末。非敢亦以为叙云。宏治戊午冬十月既望,后学海陵储巏题。
李瀚序
瀚自束发时,好读先生诗文,然以方攻程式文章事进取,不暇肆力。后举进士,谬官内外,稍窃膏馥,助笔墨,于是好益笃,读益频,常计有以广其传。曩在陕西,尝以所编《中州集》,属西安府刻置郡斋。比来河南,又以家藏本《诗集》,属汝州刻之。其《诗文全集》,卷帙颇多,在元时,固已盛行。然历时既久,屡更兵燹。书在人间,多是钞本。鲁鱼亥豕。漫不可读。瀚窃病之。近始得善本于太仆储公静夫,喜副宿志。遂谋协藩臬诸公,咸曰:是书非一家一邑所得私,当与天下后世共之。时乡试甫毕,乃移工任其事。呜呼!自有载籍以来,六经四书,诸儒绪论,外若诸子百氏,汗牛充栋,何其多哉!学者穷岁月,白首不能遍观。其闲扬、马、韩、柳、欧、苏、曾、王诸公,则又文人中之山斗、冠冕,故其传独不朽,而天下后世无不传焉。近时文集尤多,从而责其实,辞句不足以达理而成章,声音不足以感人而动物,徒以祸楮墨殃梓工耳。若先生之文,则岂可少者哉!先生自幼学至于壮且老,自平居无事,至于流移奔播,无一念一时而不在于文,故能出入于汉、魏、晋、唐之闲,偃然以其文雄一国。金源氏自大定后,颇尚艺文,词家辈出。崔立之变,骈首死难,先生岿然独存。金亡隐晦自全,而其名益盛。元初学者,宗之为依归。作《金史》者,称其备众体、有绳尺,蔚为一代宗工。殆非虚语。顾不传于时,岂非缺典?夫事有偶然之遇,忽然而成者,而人之文章,有晦于前而显于后,屈于暂而伸于无穷者。昌黎文集,几泯灭于敝箧中,得欧阳永叔而始行于世。先生距今余二百年,而其文始赖诸公以就梓。岂非其显晦屈伸,固亦有其数邪?虽然,文之传不传,先生无与也。而其传,实学者之幸。河南居四方之中,声名文物之所萃,书得梓于是,其不复将大行也哉。先生名好问,字裕之,别号遗山,世为太原之秀容人。宏治戊午闰十一月既望,赐进士文林郎,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沁水李瀚序。
康熙本魏学诚序
天下之宝,隐见有时,而光气不能终閟。丰城之剑,沉埋晦蚀,而卒出于张、雷二子者,其光气使之然也。文章之为光气亦大矣,史称元遗山先生为金源氏一代宗工,四方碑、版、铭、志,尽趋其门。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岂非希世之奇宝欤?其集久而失传,学士大夫以购之不得为恨,斯亦剑瘗丰城之时也。锡山华生希闵,得善本而锓之梓,于是好古之士,人人如获重宝于意外。昔欧阳子少时,得《昌黎集》于李氏敝筐中,读而心异之,而当时未有道韩文者。已而与尹师鲁辈,倡为古文,出所藏韩文旧本行于世,学者遂非韩不学。遗山之文,入室韩、欧,诗则力追李、杜,而又能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迄今垂五百年,士争向慕之。兹集之出,行复有非元不学者。华生知好之而不以私之已,其亦有欧阳子之志也夫!华生勉之矣!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上浣,江南督学使者蔚州魏学诚题。
金史文艺传乌程施国祁辑注
元德明,系出拓拔魏,太原秀容人。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家人不敢以生理累之。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闲,饮酒赋诗以自适。年四十八卒。有《东岩集》三卷。子好问,最知名。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中兴定五年第。历内乡令。正大中,为南阳令。天兴初,擢尚书省掾;顷之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沈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其长短句,揄扬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趣其门。其所著文章、诗,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已所当为。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沮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今所传者,有《中州集》及《壬辰杂编》若干卷。年六十八卒。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云。
年四十八卒案先生本生父东岩君,无卒年,《中州集》本传云:“先人捐馆后十年,好问避兵南渡,”合之《与聪上人书》“甲戌渡河”之说,当在泰和中年。又据《兄敏之铭》云:“年二十就科举,时先东岩君已没。”敏之殁于贞祐二年甲戌,年二十有九。上数之,知东岩当卒于泰和三年癸亥。中兴定五年本《集》《闲闲铭》云:“兴定中,拜礼部尚书,又明年,知贡举,坐为同官所累,夺一官,致仕。”《祭酒冯公碑》文云:“兴定五年,充编修官,考试开封进士。”○《史》《李复亭传》:“兴定五年三月,廷试进士,复亨监试,进士卢元谬误滥放及第,读卷官礼部尚书赵秉文、翰林待制崔禧、归德治中时戬、应奉翰林文字程嘉善当夺三官,降职。复亨当夺两官。○案以上所引为试官,其同年登词赋第可考者,如第一刘过鼎臣,见《滹南铭》、《归潜志》。又李国维德之,见《本集》《沁州碑》《洛西诗》。又赵端卿正之,见本《奉直铭》。又《史》元邦直,见本《墓表》。又李钦若献诚,李钦用献甫,见本《赞》《皇铭》《探花词》。又康瑭,见《康公铭》。又敬铉鼎臣,见《赠答诗》。又张梦祥,见《探花词》。又董德卿,见《别诗》。又卢元长卿,见《李复亨传》。又王元礼见《中州集》《景覃传》。又郭邦彦平甫、田锡、永锡,见同上。又赵璧敏之,见《陵川集铭》。又焦茂才,见《学古录》、《朝列赵公碑》文。又田献臣苏遘见《改建碑》。以上共一十八人。若宣纪、乔松等十余人,乃同年经义进士。选志斡勒业德二十八人,乃同年女直进士也。○又《本集》《闲闲赞》云:“正大甲申,诸公贡某词科。”《秦王露布》注云:“正大元年五月,应词科。”案先生应宏词,《传》略去。○又《集》《昭禅师引》云:“正大初,予在史馆。”《吏部》、《警巡》二记,题末并云:“正大二年乙酉五月,儒林郎、权国史院编修官。”《上贾左丞诗》注:“时官编修。”又有《帝城史院夜直》、《出京》、《史院告归》等诗。案先生官国史院编修,传亦略去。历内乡令。正大中为南阳令。《大德碑》云:“初筮仕,除镇平令,再转内乡。丁艰忧,终丧。正大中,辟申州南阳令。”案《陵川集墓铭》,讹略不足据,惟《大德碑》本稍详。更考本《集》《夹谷碑》云:“正大三年,初置申州南阳。”《上梁文》云:“改隶新州。”《宋理纪》:“淳祐五年四月,钤辖王云。袭邓州镇平县。”《元地志》:“南阳府,金为申州,有南阳、镇平二县。”是正大三年初,升南阳县为申州,即立镇平县可知。夹谷于是年刺新州,先生即于是年初筮知新县,无可疑者。又《本集》有《镇平觅酒寄笔书事》、《寄家书怀》等诗,并为正大三年作。《金史》中惟《完颜合达传》云:“杨沃衍东还,会大军于镇平。”余不多见。《地志》邓州下注,脱去升州立县事。此《传》“历内乡 ”上,亦失去“初除镇平令”字,皆当补入。○又先生自镇平转内乡令,则《本集》《长庆泉记》云:“正大丁亥,承乏内乡”,是也。自内乡丁内艰去,则《竹林院记》云:“正大庚寅,前内乡令,”是也,终丧起为南阳,则《新仓记》题末云:“正大八年四月,儒林郎、南阳令武骑尉。”是也。天兴初擢尚书省掾。《本集》《良佐碑》云:“天兴元年六月,官东曹掾、吏部主事。”史《白撒传》:“正大九年三月,白撒不自安,命令史元好问撰《乞休表》”;《赤盏合喜传》:“正大九年,元兵薄京师,四月始罢,合喜自为己功,呼令史元好问:何不入贺?”○案《集》中《出邓州诗》云:“六年留滞邓州城,”先生自正大三年应辟至邓,迨八年自邓应召入京,计六年。正合。又《京居诗题》云:“辛卯八月六日作。”《希颜墓铭》云:“辛卯八月二十五日。哭之戴楼门外。”是先生初秋已挈家出邓,赴召汴京矣。《传》云:“天兴初,”约言之耳。除左司都事《本集》《归德碑》云:“壬辰之围,承乏左曹之都司。”《南冠引》云:“京城之围,予为东曹都事。”《闲闲赞》云:“壬辰冬某以东曹掾知杂权都司。”《史》《蒲察琦传》:“哀宗迁归德,汴京立讲议所。时左司都事元好问领讲议,兼看读陈言文字。”《完颜奴申传》:“汴京围急,往往有立荆王监国以城归顺之议。二年正月,省令史许安国诣讲议所,言左司都事元好问以白奴申。”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归潜志》《录大梁事》云:“二年正月廿二日,崔立变起,杀二相,诣军前纳款。明日以省令史元好问为左右司员外郎。”又《崔立碑事》:“立自负救一城生灵功,谓左司员外郎元裕之曰:‘汝等何时立一石,书我反状耶?’”七言案七言下当有四字,与五言句耦,《传》脱去。杜诗学有引,佚。《文渊阁书目》月字号三册缺。东坡诗雅同上、佚。锦机同上、佚。诗文自警案瞿佑《归田诗话》引之。中州集诗见存。《文渊阁书目》月字号六册缺。壬辰杂编欧阳元《圭斋集.送振先宗丈归祖庭诗序》云:“近年奉诏修三史,一日于翰林故府擓金人遗书,得元遗山裕之手写《壬辰杂编》一帙。中言:‘安平都尉完颜斜烈,汉名鼎,字国器,尝镇商州。偶搜伏于竹林中,得欧阳公子孙甚多,以欧公之故,并其族属、乡里三千余人,悉纵遣之’。则知未尝歼于金兵也。元遗山金士领袖,生平极重欧公,尝有诗云:‘九原如可作,吾欲从欧阳。’北人至今佩服其言。”○《文渊阁书目》宙字号三册缺。《菉竹堂书目》云:三卷。
大德碑本遗山先生墓铭乌程施国祁辑注
岁丁巳秋九月四日,遗山先生卒于获鹿寓舍。经走常山三百里,爇文酹酒,哭于画像之前先生与家君,同受业于先大父。经复逮事先生者有年,义当叙而铭之。诗自三百篇以来,极于李、杜,其后纤靡淫艳,怪诞癖涩,寖以弛弱,遂失其正。二百余年而至苏、黄,振起衰踣,益为瑰奇,复于李、杜氏。金源有国,士务决科干禄,置诗文不为。其或为之,则群聚讪笑,大以为异。委坠废绝,百有余年,而先生出焉。当德陵之末,独以诗鸣。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直配苏、黄氏。天才清赡,邃婉、高古、沈郁、太和,力出意外。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造微而神采灿发。杂弄金碧,糅饰丹素,奇芬异秀,洞荡心魄;看花把酒,歌谣跌宕,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以五言雅为正,出奇于长句杂言,至千五百余篇。为古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以写怨思者,又百余篇。用今题为乐府,揄扬新声者,又数十百篇。皆近古所未见也。汴梁亡,故老皆尽,先生遂为一代宗匠,以文章独步几三十年。铭天下功德者,尽趋其门。有例有法,有宗有趣,又至百余首。为《杜诗学》、《东坡诗雅》、《锦机》、《诗文自警》等集,指授学者。方吾道坏烂,文曜曀昧,先生独能振而鼓之,揭光于天,俾学者归仰,识诗文之正而传其命脉,系而不绝,其有功于世又大也。每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兴,己所当为。而国史实录,在顺天道万户张公府。乃言于张公,使之闻奏,愿为撰述。奏可。方辟馆。为武安乐夔所沮而止。先生曰:“不可遂令一代之美,泯而无闻。”乃为《中州集》百余卷,又为《金源君臣言行录》,往来四方,采摭遗逸;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亲为记录,虽甚醉不忘。于是杂录近世事至百余万言。捆束委积,塞屋数楹,名之曰“野史亭”。书未就,而卒。呜呼!先生可谓忠矣。先生讳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系出拓拔魏,故姓元氏。曾大父春,忠显校尉,隰州团练使。大父滋善,儒林郎,铜山府君,赠朝列大夫。父格,显武将军,凤翔府路第九处正将,兼行陇城县令,骑都尉,河南县开国男,邑食三百户。妣河南县君张氏。先生七岁能诗,太原王汤臣称为神童。年十一,从其叔父官于翼州。学士路宣叔赏其俊爽,教之为文。年十有四,其叔父为陵川令,遂从先大父学,先大父即与倡和。或者讥其不事举业,先大父言:“吾政不欲渠为举子尔,区区一第,不足道也。”遂令肆意经、传,贯串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赵礼部见之,以为少陵以来,无此作也。以书招之。于是名震京师,目为元才子。登兴定五年进士第,不就选。往来箕、颍闲,数年而大放厥辞。于是家按其什,人嚼其句,洋溢于里巷,吟讽于道涂,巍然坡、谷复出也。初筮仕,除镇平令,再转内乡,遂丁艰忧。终丧。正大中,辟申州南阳令。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帅府令兼镇抚,甚有威惠。诏为尚书都省掾。居无何,除左司都事,再转为中顺大夫,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兼修起居注,上骑都尉,河南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而卒。春秋六十有八。某年月日,葬于秀容之先茔。前配同郡张氏,户部尚书林卿之女;再配临清毛氏,榷货司提举飞卿之女。子男三人:长曰抚,奉直大夫,汝州知州,兼管诸军奥鲁劝农事;次曰振,仕太原路参佐;次曰总,尚书都省监印。女五人:长曰真,适进士东胜程思温;次严,女冠,诏为宫教,号浯溪真隐;次顺,早卒;次适成和郎、大都惠民司提点太原翟国才。次适建德路织染司大使定襄霍继祖。铭曰:
士子贾技争缀缉,侥幸寸禄奔走急,以为诗文作无益,粪壤掷弃明月璧。先生卓荦有异识,振笔便入苏、黄室。开辟文源翦荆棘,大声复完金玉击。烂漫长醉思盈溢,瑞锦秋花乱堆积。险妒护前喘肝臆,群犬兟兟共谗嫉。尘埃野马为鬼蜮,遗山岩岩倚天壁。国史兴丧是吾职,义烈不负董狐笔。定襄高寒拓跋国,马舁归葬反元宅,有书有卷俱未卒。呜呼先生端可惜,呜呼先生不可得!
乐夔所沮案即舜咨沮止事,未详。中州集百余卷案《集》止十卷,碑文误。金源君臣言行录案史本传云:“《壬辰杂编》若干卷。”即此。曾大父春隰州团练本集《承奉铭》云:“祖春,不仕。”○案团练,宋官,金初有此职。春生当靖康、天辅闲为此官,隰州入金,或挂冠去,与赵光道,姚仲纯一流。《承奉铭》遂其终志,故讳言之。而此碑仍书原官,削去宋字,故小异尔。凤翔路第九处正将案第九处当在陇城县,《地志》不详。后庆原路边将下次西第九将营云云,疑非。丁艰终丧案《集》《示程孙诗》云:“吾母河南君。”《五七青词》云:“臣母张”。《祭家庙文》云:“显妣河南县太君张氏。”《谢邓帅免从军》诗,有:“墨绖陟屺”之句。《竹林禅院记》:正大七年称“前内乡令。”当为正大五六年闲事。帅府令兼镇抚案《选志》:“兴定元年定制,依剧县例,俱作正七品,令兼枢密院弹压之职,以镇军人。”又《完颜合达传》元光元年奏同。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案先生本官省掾,此职乃崔立叛后,采望而勒授者,与张正伦等。陵川撰碑略去,此本乃复加入而言再转者,殊非先生意指。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案上文:员外郎已在天兴二年,此安得反言初哉!且此职亦必系崔立勒授者,不足为先生荣,祗取辱耳。乃承《陵川集碑文》之误,而失于削去者。《史》《本传》于员外郎文下,不载此官,最是。秀容先茔明周溥□□□《宗文墓表》云:“溥尝讲学于寿阳,有张惠者,从之游,一日,冒雪访惠于系舟山居,山之东有碑曰:“诗人元遗山墓”云云,即此。前配张氏案《集》《阿秀铭》云:“予为南阳令,其母张病殁。”新乐府、离南阳后作《三奠子》词有“闲衾孤枕”之句,当在正大八年。户部林卿《中州集》、《张户部翰传》:“字林卿,秀容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为人有蕴藉,如素宦然。絫迁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贞祐初,户部侍郎。车驾南渡,出为河平军节度使。召拜户部尚书。草创之际,经费空竭,虽米盐细物,皆倚之而办。予尝见于户曹。邠州一书生言时事,相与诘难,凡数十条,率不思而对,虽反复计度者,亦自不能到。信通济之良材也。宣宗旦暮相之。会卒,年五十五。”再配毛氏案《集》《潞州表》云:“予妇翁毛提举。”《宗支石记》云:“端卿提举南京路,再娶辽阳高氏,生女三人。”毛夫人当即高出。又《家训跋语》云:“予向在汴梁,妇翁提举。”知再配在天兴元年。提举飞卿《中州集》:“ 毛提举端卿,字飞卿,彭城人。父矩,桓州军事判官,殁王事。飞卿二十岁始知读书,游学齐、鲁间,备极艰苦,饥冻疾病,不以废业。凡十年,以经义魁东平。泰和三年擢第,絫迁提举榷货司,户部员外郎。性刚明,疾恶过甚,坐与监察御史相可否,责降郑州司侯,改孟津丞。将复用矣,会卒。”子抚即阿千,叔仪。奉直《元史》《官志》:“文散官奉直大夫,从五品。”汝州知州《元史》《地志》:“汴梁路南阳府汝州,下领三县。”○《官志》“诸州:下州达鲁花赤知州,并从五品。”诸军奥鲁劝农《元官志》:“诸路:上路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并正三品,兼管劝农事。江北则兼诸军奥鲁,散府领劝农奥鲁,与路同。”○《选志》“至元二十年,定蒙古奥鲁官。大翼万户,下设奥鲁总管府,从四品。小翼万户,下设奥鲁官,从五品。各千户奥鲁,亦设奥鲁官,受院札。各千户奥鲁不及一千户,或二百户,三百户,合并为千户翼奥鲁官,受院札。”次子振案《集》《宋周臣生予诗》云:“阿宁解语应须记。”《即事》云:“掌上宁儿玉刻成。”注:“宁儿,叔开小字。当即次振也。”太原路参佐《元》《地志》:“河东山西道翼宁路,太祖十一年立。太原路总管府,大德九年改。”参佐,未详。次子总即叔纲。又《集》有改葬阿辛诗。因早卒,铭略不数。都省监印《元官志》:“中书省掾属:监印二人,掌监视省印。有中书令则置。”长女真见《御史表》。程思温《御史表》、《寄耶律书》。即端甫也。案《集》有《送端甫西行》诗,未知是否。次女严女冠案《集》《灵照诗》注:“时女严在卢氏,约归宁,未至。”又《寄女严诗》,又《南冠引》云:“手写《千秋录》付女严。”《答万户书》云,“西归鹿泉,值仲女病剧。”并是。○《山房随笔》:“元遗山,北方文雄也,其妹为女冠。文而艳。张平章当揆欲娶之,使人属裕之。辞以可否在妹,以为可则可。张喜,自往访之,觇其所向。至则方自手补天花板,辍而迎之。张询近日所作,应声答曰:“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张悚然而出。案遗山无妹,乃次女也。南人传讹耳。次女顺早卒案《集》有《书贻第三女珍》诗。又《孝女阿秀墓铭》云: “元好问第三女也”。即此。次适当即叔闲,见《祭家庙文》。惟配婿不同,未详。成和郎《元官志》:“太医散官成和郎,从六品。大都惠民司提点又《官志》: “太医院大都惠民局,秩从五品,中统二年始置,受太医院札。”次适案此女别无所见。建德路织染局大使案《元地志》:“江浙行中书省建德路”无织染局。《官志》:“工部下顺德路织染局大使,彰德路织染人匠局大使,宣德路织染提举司。”无建德路。“建”字当为“顺” 字之讹。
陵川集本遗山先生墓铭郝经
岁丁巳,秋九月四日,遗山先生卒于获鹿寓舍。十日,讣至。经走常山三百里,已马舁归葬,爇文酹酒,哭于画像之前而已。先生与家君同受业于先大父,经复逮事先生者有年,义当叙而铭之。诗自三百篇以来,极于李杜,其后纤靡淫艳,怪诞癖涩,寖以弛弱,遂失其正。二百余年而至苏黄,振起衰踣,益为瑰奇,复于李杜氏。金源有国,士务决科干禄,置诗文不为,其或为之,则群聚讪笑,大以为异,委坠废绝百有余年,而先生出焉。当德陵之末,独以诗鸣,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直配苏黄氏。天才清赡,邃婉高古,沈郁大和,力出意外;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造微而神采粲发;杂弄金璧,糅饰丹素,奇芬异秀,洞荡心魄。看花把酒,歌谣跌宕,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以五言雅为正,出奇于长句杂言,至五千五百余篇。为古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以写怨思者,又百篇余。用今题为乐府,揄扬新声者,又数十百篇。皆近古所未有也。汴梁亡,故老皆尽,先生遂为一代宗匠,以文章伯独步几三十年。铭天下功德者,尽趋其门,有例有法,有宗有趣,又至百余首。为《杜诗学》、《东坡诗雅》、《锦机》、《诗文自警》等集,指授学者。方吾道坏烂,文曜曀昧,先生独能振而鼓之,揭光于天,俾学者归仰,识诗文之正而传其命脉,系而不绝,其有功于世又大也。每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兴,已所当为。而国史实录在顺天道万户张公府,乃言于张公,使之闻奏,愿为撰述,奏可,方辟馆,为人所沮而止。先生曰:“不可遂令一代之美,泯而不闻。” 乃为《中州集》百余卷。又为《金源君臣言行录》,往来四方,采摭遗逸,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亲为记录,虽甚醉,不忘。于是。杂录近世事至百余万言,捆束委积,塞屋数楹,名之曰野史亭,书未就而卒。呜呼!先生可谓忠矣。先生讳好问,字裕之,太原定襄人,系出拓拔魏,故姓元氏。曾大父某,大父某,父某,妣某氏。先生七岁能诗,太原王汤臣称为神童。年十一,从其叔父官于冀州,学士路宣叔赏其俊爽,教之为文。年十有四,其叔父为陵川令,遂从先大父学,先大父即与属和。或者讥其不事举业,先大父言:“吾正不欲渠为举子尔,区区一第,不足道也。”遂令肆意经传,贯穿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赵礼部见之,以为少陵以来无此作也。以书招之,于是名震京师,目为元才子。登兴定五年进士第,不就选,往来箕颍者数年,而大放厥辞。于是家累其什,人嚼其句,洋溢乎里巷,吟讽于道途,巍然坡谷复出也。正大中,辟邓州、南阳令。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帅府令兼镇府,甚有威惠。以太夫人衰疾,辞剧致养,转内乡令,丁艰忧,终丧,诏为尚书都省掾。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而卒。春秋六十有八,卒之某月日,葬定襄之先茔。前配太原张氏,再配临清毛氏。子,男三人,曰某某;女三人:长适进士程端甫,次为女冠,次适张某。铭曰:
士子贾技争缀缉,侥幸寸禄奔走急,以为诗文作无益,粪壤掷弃明月璧。先生卓荦有异识,振笔便入苏黄室,开辟文源翦荆棘。大声复完金玉击,烂漫长醉思盈溢,瑞锦秋花乱堆积。险妬护前喘肝臆,群犬兟兟共谗嫉,尘埃野马为鬼蜮。遗山岩岩倚天壁,国史兴丧是吾职,义烈不负董狐笔。定襄高寒拓跋国,马舁归葬反玄宅,有书有传俱未卒。呜呼!先生端可惜,呜呼!先生不可得。
卷第五十一
附录二
祭遗山先生文以下俱见《陵川集》。
维年月日,陵川郝经,谨以清酌之奠,致祭于遗山先生之灵。呜呼!气数之穷,靡物不坏。或者不沦胥,乃造物者之所在。造物之所在,宜莫不生,而夺于成,是理其可明。呜呼!先生,萃灵蜚英,羁草宧学,岳岳棱棱,硕士鸿儒,莫不震惊,以为闲世生。闲闲初见公文,曰:“是闲世生者。”南渡河而为名公,入京师而为名卿,张洞庭之天音,引岐山之凤鸣。方雷厉以风飞,掞鸿章而振缨。挫万象于笔端,倒河汉而一倾。摅尘言与滞思,沦锢浊以为清。辟斯文之洪源,俾灏汗而渊澄。而乃汴、蔡沦亡,蜚血凌城,气数具尽,万化崩腾。时维先生,独矫首而行,挽崦嵫之日,慧欲曙之星,收有金百年之元气,著衣冠一代之典刑。辞林义数,文模道程,独步于河朔者,几三十年。岂非造物者之所在,而斯文殆将兴耶!去鲁西来,聿峻有声,天奎不芒,遂入杳冥。笔未获麟,年未中寿,而夺去之遽,彼造物者果可明耶?呜呼!先生,雅言之高古,杂言之豪宕,足以继坡谷;古文之有体,金石之有例,足以肩蔡党;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其笼罩宇宙之气,撼摇天地之笔,囚锁造化之才,穴洞古今之学,则又不可胜言。人得其偏,先生得其全,天不假之年,呜呼哀哉!先生虽死,文或不死,是谓亡而不死。先生虽可哀,吾徒无所仰,尤为可哀也。呜呼哀哉!尚飨。
元遗山真赞
其才清以新,其气夷以春,其中和以仁,其志忠以勤,不啻蔡、辛,与坡、谷为邻。歌谣慷慨,喜气津津,唾玉喷珠,看花饮醇。而乃爇香读《易》,坐席凝尘,假耶真耶?呜呼!复几千年,更有兹人也耶?
原古上元学士
麟死九鼎沦,万世无孔、孟。文字糠粃余,扶藉不绝圣。伊昔大观季,天王始失政。中声入哇淫,吾道孰不竞。金源东北来,一洗河海净。斯文甚滥觞,几坠土梗横,吴、楚割半天,疮痍仅续命。伊、洛遽骞腾,朱、张立朝廷。宏肆六艺学,俾与日月并。中原有奇才,词赋方饾饤。天门黄金榜,赫耀动万姓。君臣此为得,父师此为令。或者语诗文,环视惊盼目牚。孰意元化精,不遂入昏暝。浚发自蔡、党,高步出辽夐。墨浸天壤深,笔扫风雷劲。丝纶帝载熙,训诰王言莹。诸公继踵作,互执造化柄。黄山与黄华,双凤高蹭蹬。清风玉树鸣,千古一辉映。有若闲闲公、光彩璧月恒。云烟恣挥洒,乾坤快歌咏。亹亹金声铿,矫矫银钩硬。杨、冯、李、雷、麻,嶷萼胥倡应。五行连丽天,四海望而敬。伟哉遗山老,青云动高兴。文林剗荆棘,翰府开蹊径。秋空玉琴张,搏拊分《雅》《郑》。三闾一曲歌,忽唤刘伶醒。哀哀汴、蔡亡,六合为悬磬。此老独巍然,声价骇群听。振袂凌孤霞,珠璧飞欬謦。人宗一代文,天赋百年盛。纷纷夸毗子,捆摭为訾评。自谓人胜天,讵知天已定。行行野史成,共为天下庆。作噩建子月,投我以照乘。蔀屋惊见斗,寒焰忽蟠亘。经也生已晚,不获拜先正。穷闾一束书。十载成堕甑。学问苟有归,贫窭安足病!今乃得溟渤,问津有龟镜。挈我登龙门,绠我出虎阱。摇摇风中旌,兹始见依凭。缅思先世泽,于今果无竟。呜呼世道丧,欲语寒泪迸。何时倒银汉,与世开冥色靘。昂头冠三山,俯瞰旭日晟。陆海辟文源,生民共涵泳。
寿元内翰
秋风飒飒吹庭梧,长庚吐焰横太虚。遗山先生曳长裾,醉鞭黄鹄来天隅。蹴开化窟肆搜取,玉斗倒泻明月珠。九原呼屈原,底事为焦枯?青云问李白,佳句今何如?百年元气一杯酒,千丈光辉万卷书。高卧一曲歌,声价百砗磲。云璈宫征奏玉宇,春莺花柳鸣天衢。惜哉时不与命偶,西周削弱为东都。明堂一柱入樵采,安得致主为唐虞!遗山山头有旧庐,归来亦足为欢娱,既有堕地风云之骊驹,又有竹花弄语之鹓鶵。仰天一笑万事足,倒骑箕尾游蓬壶!
辨磨甘露碑
国贼反城自为功,万段不足仍推崇。勒文颂德召学士,滹南先生付一死。林希更不顾名节,兄为起草弟亲刻。省前便磨甘露碑,书丹即用宰相血。百年涵养一涂地,父老来看闇流涕。数樽黄封几斛米,卖却家声都不计。盗据中国责金源,吠尧极口无腼颜。作诗为告曹听翁,且莫独罪元遗山。
游华山寄元裕之赵秉文,以下见《滏水集》。
我从秦川来,遍历终南游。暮行华阴道,清快明双眸。东风一夜横作恶,尘埃咫尺迷岩幽。山神戏人亦薄相,一杯未尽阴霾收。但见两崖巨壁插剑戟,流泉夹道鸣琳璆。希夷石室绿萝合,金仙鹤驾空悠悠。石门划断一峰出,婆娑石上为迟留,上方可望不可到,崖倾路绝令人愁。十盘九折羊角上,青柯平上得少休。三峰壁立五千仞,其下无址旁无俦。巨灵仙掌在霄汉,银河飞下青云头。或云奇胜在高顶,脚力未易供冥搜。苍龙岭瘦苔藓滑,嵌空石磴谁雕锼。每怜风自四山而下不见底,惟闻松声万壑寒飕飕。扪参历井到绝顶,下视尘世区中囚。酒酣苍茫瞰无际,块视五岳芥九州。南望汉中山,碧玉簪乱抽。况复秦宫与汉阙,飘然聚散风中沤。上有明星、玉女之洞天,二十八宿环且周。又有千岁之玉莲,花开十丈藕如舟。五鬣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采根食实可羽化,方瞳绿发三千秋。时闻笙箫明月夜,芝軿羽盖来瀛洲。乾坤不老青山色,日月万古无停辀。君且为我挽回六龙辔,我亦为君倒却黄河流。终期汗漫游八极,乘风更觅元丹丘。
寄裕之
久雨新晴散痹顽,一轩凉思坐中闲。树头风写无穷水,天末云移不定山。宦味渐思生处乐,人生难得老来闲。紫芝眉宇何时见,谁与嵩山共往还。
系舟山图裕之先大夫尝居此山之东岩。
山头佛屋五三闲,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
李平甫为裕之画系舟山图闲闲公有诗某亦继作杨云翼以下见《中州集》。
名利走朝市,山居良独难。况复山中人,读书不求官。东岩有佳致,书室方丈宽。彼美元夫子,学道如观澜。孔、孟泽有余,曾、颜膏未残。向来种德深,直与山根蟠。之子起其门,孤凤鶱羽翰。计偕聊尔尔,平步青云端。朅来游京师,士子拭目观。礼部天下士,文盟今欧、韩。一见折行辈,殆如平生欢。舞雩咏春风,期著曾点冠。五言造平淡,许上苏州坛。我尝读子诗,一唱而三叹。世人非无才,多为才所谩。高者足诋诃,下者或辛酸。吾子忠厚姿,不受薄俗谩。晴云意自高,渊水深无湍。他日传吾道,政要才行完。会使兹山名,与子俱不刊。
子端山水同裕之赋李纯甫
辽鹤归来万事空,人闲无地著诗翁。只留海岳楼中景,常在经营惨淡中。
马图同裕之赋韩笔,定襄霍益之家物。
天马飞来不苦难,云屯万骑开元闲。太平有象韩生笔,曾见真龙如此闲。
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赵元
蓍龟不须问,我命只自知。多生堕宿业,世纲缠之。骅骝受羁衔,大笑跛鳖迟。跛鳖亦复笑,缩首甘自卑。何必参漆园,物理本自齐。槟榔可消谷,志士常苦饥。穆之万人雄,犹不免此讥。我懦更多病,区区欲何为!钟鼎不可幸,藜藿分所宜。安能如黄蜂,为人填蜜脾。清白傥少污,后人何所贻。初学悔大谬,篆刻工文辞。年来厌酸碱,淡爱陶潜诗。爱诗固自佳,其如未忘机。回头四十年,言动俱成非。谁能逐世利,日久常规规。惟当种溪田,与子长相期。
窗扉有生意,山闲春到时。长安冠盖尘,游哉不如兹。西畴将有事,老农真吾师。不见元鲁山,梦寐役所思。遗山乃其后,僻处政坐诗。时复一相过,照眼珊瑚枝。寄书多携来,为子卧听之。
少从白衫游,气与山峥嵘。一念堕文字,肠腹期拄撑。多机天所灾,室暗镫不荧。拈书枕头睡,鼻息春雷鸣。泰山与鸿毛,何者为重轻?蹄涔与渤澥,谁能较亏盈?如能平其心,一切当自平。
嵩、箕有奇姿,出云何悠然。云山足佳处,留客今几年。有子罢读书,勤种山闲田。栗里愧渊明,香山惭乐天。二老已古人,相望云泥悬。得酒邀月来,对影空自怜。摄衣欲起舞,稚子不须牵。
次韵答裕之
薄暮敲门喜客佳,水萍风絮共天涯。行藏一话倾心肺,古律三诗淬齿牙。朱研不妨闲度日,青山终得共餐霞。扶持老病须君辈,满地豺狼万里家。
寄裕之二首
汩没兵尘满鬓霜,买邻心乐古清凉。闲陪老秀春行脚,闷欠臞元夜对床。正欲脱身求兔窟,谁能随世转羊肠。南阳未比嵩阳好,满眼交游即故乡。
老懒愚轩百不能,饱谙人意冷于冰。清狂旧日耽诗客,灰朽而今有发僧。梦里纸衾三丈日,话延雪屋一龛镫。新开一径通兰若,斩尽清凉旧葛藤。
次韵裕之见寄二首
鱼入深渊鹤在阴,飞潜何幸远庖砧。乾坤万里云无迹,冰雪三冬柏有心。故国句留清夜梦,岁华分付《白头吟》。莘川拟作桃源隐,共与青山阅古今。
古屋飕飕四壁尘,不堪幽独作吟呻。瓶储看客常年惯,家具为农近日新。世味饱尝惟可睡,诗情漫苦不医贫。相从分我西山半,欲乞臞元伴老身。
题裕之家山图
系舟盘盘连石岭,牧马澄澄倒山影。山光水气相混涵,中有元家旧庐井。雁门一开豺虎场,驾言投迹嵩之阳。青山偃蹇不可将,十年竟堕兵尘黄。东岩风物知犹在,说与寄庵神已会。一挥淡墨能似之,清辉远寄形骸外。元家故山吾与邻,梦见不如画图真。旧曾行处聊经眼,未得归时亦可人。
同裕之再过会善有怀希颜冯璧
寺元魏离宫,十日来凡两。前与髯卿偕,斋奠少林往。其时已薄暮,诸胜不暇访。今同魏诸孙,再到风烟上。寺僧导升殿,雄深肃瞻仰。柱础门限砧,追琢成大壮。不见磨琢痕,莹滑明滉朗。摩挲三叹息,后世无此匠。晚登西南亭,碧玉对千丈。如王官天柱,如太华仙掌。留宿赞公房,秀色梦余想。夜静耿不眠,泉溜琴筑响。惜髯今不来,联诗共清赏。
赠裕之麻九畴
向来三度见君诗,常望西山有所思。谁料并州天绝处,相逢梁苑雪消时。
世岂知。只恐神嵩不留客,秦川如画渭如丝。
元裕之以山游见招兼以诗四首为寄因以山中之意仍其韵
石华政可采,负我孤舟篷。胡为红尘里,扰扰槐安宫。山闲绿萝月,一照千岩空。洪崖去不返,清游谁与同。空余松根泉,杂佩流无穷。人心堕泥滓,不如与天通。举头视霄汉,浩露洗心胸。
日月两角蜗,天地一粒粟。老盆可径醉,岂择瓦与玉。大笑区中人,朱门匈梁肉。清晓登少室,日夕眺王屋。紫烟晞我发,碧霞贮我腹。溪中有白云,万事付濯足。物物惬幽情,不独兰与菊。
南风入桂树,高叶碧峥嵘。举手戏攀折,上与云烟撑。黄金闲白玉,遍地光晶荧。笙箫坐闲发,鸾鹤空中鸣。浩歌山谷应,起舞衣裳轻。一尊石上酒,如我浩气盈。目送飞鸿尽,青云万里平。
国风久已熄,如火不再然。流为《玉台咏》,铅粉娇华年。政须洗妖冶,八骏踏芝田。青苔明月露,碧树凉风天。尘土一一尽,象纬昭昭悬。寂寥抱玉辨,争竞摇尾怜。幸有元公子,不为常语牵。
同裕之钦叔分韵得莫论二字二首雷渊
幼安谢辟命,子云老寂寞。趋向岂独异?时命非所度。我久困流离,一廛求负郭。虽无斩敌功,尚举力田爵。崧、少启吾封,四履尽伊、洛。有客来问津,醉眼入寥廓。
世事久闭眼,终日只睡昏。清风何处来?佳客已在门。倒屣往从之,玉色向我温。妻孥趣作具,欢喜倾瓶盆。清夜幞被往,共就遗山元。嘲谑及俳语,发挥闲微言。悬断漏天枢,高啸惊邻垣。合政相和,意到俄孤鶱。恨不倒囷廪,矧肯留篱樊。弃屩获珠玉,披榛见兰荪。我肱已三折,醉堕偶全浑。知无适俗韵,量力任灌园。二君清庙器,巾幂华罍尊。苍生望休息,朝廷待崇尊。出处既异途,会合难预论。此乐未易得,此夕勿惮烦。白酒举初子,黄鸡溷诸孙。水乐喧后部,山鬟秀前轩。一醉万事休,商声满乾坤。
玉华山中同裕之分韵送钦叔得归字
洗耳颍川水,疗饥西山薇。山川得佳客,草木生光辉。末路风教薄,此道日已微。相期千载事,非君谁与归。
九日登少室绝顶同裕之分韵得萝宇
闲居爱重九,佳人重相过。登高酬节物,少室郁嵯峨。迤逦谢尘土,夷犹出烟萝。歘如据鳌头,万壑俯蜂窝。浩浩跨积风,沵沵渺长河。日车昃红轮,天宇凝苍波。指点数齐州,始觉氛埃多。我无倚天剑,有泪空滂沱。惊鳞盼奥渚,倦翼占危柯。悔不与家来,结茅老岩阿。归途眷老眼,广武意如何!
次裕之韵兼及景玄弟
名肠相掀半成灰,战退纷华旆始回。文字喜逢修月手,津梁愧乏济川材。等闲有酒辄共醉,信口哦诗不置才。最忆平生刘子骏,紫芝可惜不偕来。
玉华谷同希颜裕之分韵得秋字李献能
玉龙落峡喷飞流,空翠霏霏晚不收。软脚山堂一壶酒,暮凉闲对两峰秋。
荥阳古城登览寄裕之
突兀高台上古城,登临人境两峥嵘。关河落日岁云暮,草木临风气未平。虎掷龙拏王伯事,天荒地老古今情。一杯欲洗兴亡恨,为唤穷途阮步兵。
送裕之还嵩山王渥
高怀不受簿书侵,清颍鸥盟欲重寻。老去宦情知我薄,闲来道念见君深。对床夜雨他年梦,满马西风此日心。嵩顶胜游谁得共?伫闻仙驭待知音。末句用古仙人诗语。
游丹霞下院同裕之鼎玉分韵得留字
霜落丰山白水收,岁华全在竹园头。赋诗鞍马惭真赏,载酒林泉阻胜游。野色自随人意远,夕阳应为鸟声留。仙源回首旌旗隔,一笛西风唤客愁。丹霞下寺,土人以“竹园头”名之。
送裕之官邓下兼简仲泽崔遵
青灯别酒夜沉沉,力负相思自不任。闲里更谁留我醉?兴来无复伴君吟。一枝仙桂知难拟,千顷黄陂未厌深。为向荆州王粲道,安排佳境约相寻。
和裕之二首
行李西来便得君,相从回首七经春。君方备悉原思病,我亦私怜仲父贫。底事却成今日别,枯肠难著此愁新。鸢肩火色真将验,马虎何劳更问辛。
不幸还能作幸民,十年同醉颍川春。酒船载我虽堪老,仕路有时或为贫。少室山人三日恶,夷门纸价一番新。益知哀乐终年事,未唱骊驹鼻已辛。
题裕之家山图刘昂霄
万里神州劫火余,九原夷甫有余辜。作诗为报元夫子,莫倚家山在画图。
赠答史院从事贾益谦
见说才名是妙年,多惭政府旧妨贤。物华天宝无今古,凤阁鸾台孰后先。郑圃道尊何敢望,济南书在子当传。莫言老眼昏花满,及见风鹏上九天。
送裕之往许州酒闲有请予歌渭城烟雨者因及之辛愿
白酒留分袂,青灯约对床。言诗真谩许,知己重难忘。爽气虚韩岳,交星照许昌。休歌渭城柳,衰老易悲伤。
寄裕之
青云一别阮家郎,甚欲题诗远寄将。好句眼前常蹉过,佳人心上不曾忘。谁家秋月茅亭底,何处春风锦瑟旁。昌谷烟霞久寂寞,欢游还肯到三乡?
古月一篇为裕之赋李汾
古月天不收,敌君三万秋。天孙弄明镜,光涌云闲流。忆昔放逐江南州,金陵女儿歌桌讴。草裹乌纱巾,散著紫绮裘。酒酣把玉笛,直欲扪参历井骑斗牛。醉中呼儿摇双舟,吾欲乘流下石头。起来茫茫视八极,万里只有元丹邱。丹邱子,游人闲,风尘何为往复还?玉华山人近招我,九日朝帝苍梧山。
读裕之弟诗藁有莺声柳巷深之句漫题三诗其后兄敏之
阿翁醉语戏儿痴,说著蝉诗也道奇。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
莺藏深树只闻声,不著诗家画不成。惭愧阿兄无好语,五言城下把降旌。
传家诗学在诸郎,剖腹留书死敢忘。先人临终,有“剖腹留书”之语。背上锦囊三箭在,直须千古说穿杨。
跋遗山墨迹刘因,见《容城集》。
晚生恨不识遗山,每诵歌诗必慨然。遗墨数篇君惜取,注家参校有他年。
遗山先生挽诗阎复,见元诗。
萧寺秋风卷玉荷,月明人影共婆娑。谁知别后《骊驹曲》,便是先生《薤露歌》。《野史》夜寒虫蠹简、《锦机》春暖凤停梭。只应前日西州路,常使羊昙忍泪过。
题中州诗集后家铉翁,见《元文类》。
世之治也,三光五岳之气,钟而为一代人物。其生乎中原,奋乎齐、鲁、汴、洛之闲者,固中州人物也。亦有生于西方,奋于遐外,而道学文章,为世所宗,功化德业,被于海内,虽谓之中州人物可也。盖天为斯世而生斯人,气化之全,光岳之英,实萃于是,一方岂得而私其有哉。迨夫宇宙中分,南北异壤,而论道统之所自来,必曰宗于某;言文脉之所从出,必曰派于某。又莫非盛时人物,范模宪度之所流衍。故壤地有南北,而人物无南北,道统文脉无南北,虽在万里外皆中州也,况于在中州者乎?余尝有见于此,自燕徙而河闲,稍得与儒冠缙绅游,暇日获观遗山元子所裒《中州集》者,百年而上,南北名人、节士、钜儒、达官所为诗,与其平生出处大致,皆采录不遗,而宋建炎以后,衔命见留,与留而得归者,其所为诗与其大节始终,亦复见纪。凡十卷,总而名之曰《中州集》。盛矣哉!元子之为此名也。广矣哉!元子之用心也。夫生于中原,而视九州之人物,犹吾同国之人。生于数十百年后,而视数十百年前人物,犹吾生并世之人。片言一善,残编佚诗,搜访惟恐其不能尽。余于是知元子胸怀卓荦,过人远甚。彼小智自私者,同室藩篱,一家尔汝,视元子之大度伟识,溟涬下风矣。呜呼!若元子者,可谓天下士矣。数百载之下,必有谓余言为然者。
续 增
读遗山诗四首刘秉忠,字仲晦。见《藏春集》。
剑气从教犯斗牛,百川横放海难收。九天直上无凝滞,更看银河一派流。
北里笙歌劝酒杯,南邻门巷冷如灰。秋风万里方摇落,叫杀孤鸿春不回。
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
云霞闪灿动霓旌,轰磕征鼙震地声。千里折冲归指画,将坛孙子独论兵。
追挽元遗山先生王恽,字仲谋。见《秋涧集》。
文奎腾彩忆光临,孺子何知喜嗣音。予年廿许,以时文贽于先生,公喜甚,亲为删诲。且有“文笔重于相权”、“泰山微尘”之说。即欲挈之西行,以所传畀予。以事不克,至今有遗恨云。党、赵正传公固在,《阳秋》当笔我奚任。天机翻锦余官样,月户量工更苦心。野史亭空遗事坠,荒烟埋恨九原深。
卷第五十二
附录三
密国公得友人书诗以下见《中州集》。
闻有书来喜欲狂,紫芝眉宇久难忘。别离惟叹我头白,诗句屡成君马黄。公干羁栖犹洛下,孔明高卧尚南阳。冷官领取闲中趣,远胜区区梦蚁忙。
麻征君九畴松筅同希颜钦叔裕之赋
牺尊青黄灾木命,羁绊翦剔伤马性。折松为筅得之天,此君幸免戕残横。初缘形似有代无,不料奇功乃差胜。人闲斤斧不须劳,坐中活火鸣笙箫。千秋蛰骨养霜雪,一日奋鬣翻云涛。岩烟击拂殷雷起,颠风蹴踏银山高。莫嫌勺水懦无力,如卷西江都一吸。借汝岁寒姿,扶我衰朽质。埽除幻梦不到眼,洗刷埃霾下胸臆。扪霞直与羡门期,一笑桑田海波白。
雷御史渊洛阳同裕之钦叔赋
日上烟花一片红,嵩邙西峙洛川东。才闻候骑传青盖,又见牵羊出绛宫。事去关河不横草,秋来陵寝但飞蓬。书生不柰兴亡恨,斗酒聊浇磈磊胸。
又启母石同裕之赋
千古崩崖一罅开,强将神怪附郊禖。无情顽石犹胎谤,贝锦从为巷伯哀。
秦略同希颜裕之赋乐真竹拂子
觅个龟毛抵死难,直教击碎钓鱼竿。世人不用生分别,信手拈来总一般。
刘昂霄中秋日同辛敬之魏邦彦马伯善麻信之元裕之燕集三乡光武庙诸君有诗昂霄亦继作
积甲原头汉閟宫,登临还喜故人同。超超万里乾坤眼,凛凛千年草木风。今古消沉诗句里,河山浮动酒杯中。极知胜日须轰饮,更待银盘上海东。
又送裕之往洛阳兼简孙伯英
洛水嵩山寿乐堂,每从热恼得清凉。竹床石枕应无恙,尚可分风供十方。
又同敬之裕之游水谷分韵赋诗得荷风送香气五字各赋五首
招提有胜践,日暮一经过。何物媚游人,微风动池荷。
寻幽意自惬,况与佳人同。俗物不到眼,谈笑来天风。
敲门看修竹,重理旧年梦。上山复下山,清风管迎送。
寒泉潄云根,湛然涵镜光。谁知一滴味,中有曹溪香。
迂辛与臞元,得句犹有味。颓垣敛暝色,深竹贮秋气。
田紫芝夜雨寄元敏之昆弟
醉梦萧森蝶翅轻,一镫无语梦边明。虚檐雨急三江浪,老木风高万马兵。枕簟先秋失残暑,湖山彻晓看新晴。对床曾有诗来否?为问韦家好弟兄。
王万钟寄关中句一联
千里吕安思叔夜,二年社燕伴秋鸿。
赵吏部伯成元弟以所业见投赋诗为赠
耆旧隔存殁,为君重叹嗟。人门得嵇绍,文赋见张华。夙有凌云笔,方乘犯斗槎。忘年即吾友,未可论通家。
康司农钖按部南阳有赠诗
鲁山佳政沾邻邑,白水欢谣见路人。县务清谈君自了,农郊夙驾我何勤。星河直上冰轮转,桃李前头玉树春 海宇疲民望他日,草堂那得遽移文。
王中立题乐府后诗
常恨小山无后身,元郎乐府更清新。红裙婢子那能晓,送与凌烟阁上人。
张仲升寄人宰县诗
县务无难易,人才自异同。割鸡良暂屈,制锦要专工,积弊奸赃后,遗黎喘汗中。不存忧世志,底用读书功。嫉恶看平日,知君有古风。莫教《循吏传》,独载鲁山翁。
白君举酬诗见茅亭诗。
梦里薰风湛露歌,花开汉苑旧经过。拾遗老去青春暮,司马归来白发多。横槊赋诗吾岂敢,短衣扣角夜如何?相逢未尽相思话,草色连云水碧波。
贻溪麻革寄诗以下见《河汾诸老诗》。
朔云阴雪晚重重,日入寒芜塞草空。沂水东回无去翼,天山南断有哀鸿。三年远别交情外,一夜相思客梦中。明日关河对双泪,秖将幽愤寄秋风。
兑斋曹之谦寄诗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矿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又读唐诗鼓吹诗
杰句雄篇萃若林,细看一一尽精深。才高不似人闲语,吟苦定劳天外心。白璧连城无少玷,朱弦三叹有遗音。不经诗老遗山手,谁解披沙拣得金。
杨鹏飞卿送诗见《陶然集》。
三馆才名天下闻,乱来俗议漫纷纭。两朝文笔谁争长?一代诗人独数君。南浦春深愁送别,西山晚翠约平分。何时并坐龙潭上,野水添杯看白云。
杜仁杰善夫病中呈诗见《善夫集》。
十载犹能复笑谈,归来重觅读书龛。耒阳白酒君应具,句漏丹砂我自惭。民讼几何消自苦,山城虽小得穷探。也知清俭难持久,好趁秋风醉菊潭。
张澄仲经次韵诗一联见《橘轩集》。
长松偃蹇千年物,病鹤摧颓万里心。
杨奂浮生一首送裕之诗见《还山遗稿》。
汉节飞云外,秦城落照边。浮生空自老,归计定何年?泪满陈蕃榻,心摇祖逖鞭。短诗聊遣兴,羞向故人传。
耶律楚材和太原元大举韵诗见《湛然居士集》。
魏帝儿孙气似龙,而今飘泊困尘中。君游泉石初无闷,我秉钧衡未有功。元氏从来多慷慨,并门自古出英雄。李唐名相沙堤在,好与微之继旧风。
耶律铸送元遗山行见《双溪醉隐集》。
燕北秋风起,幽光满地开。既邀今日别,合道几时来。白玉烟沈阁,黄金草暗台。不须伤老大,珍重掌中杯。
郝经获鹿新居哭元遗山诗见《陵川集》。
残山绕荒城,惨淡带余雪。我来问新居,欲语还哽噎。摇摇识风旌,掩掩泪隐睫。额地升中堂,痛激肝胆裂。鼻若阊阖风,幽冥忽穿彻。空床一束书,不见文章伯。愁马喑不鸣,老仆顿欲绝。娇儿背面啼,高弟展转说。有书未绝笔,有传未卒业。灵輀已西州,壮心空北阙。缅思从公游,灏汗飞玉。振笔青云开,炳烺寒电掣。鲸吹涛山回,隼厉霜锋撇。蕴情入软语,婉蔼幽更切。莺啼柳阴深,百啭春不歇。方张大庭乐,谁意成永别。徙倚扳庭柯,窗户转寥寂。乾坤入凋丧,衣冠少颜色。魂来暮山青,魂去暮山黑。城头老毕逋,底事悲破月。中肠元易感,使我心欲折。
王恽题遗山先生手书杂诗后见《秋涧集》。
文键亲承謦欬余,又从珠璧见遗书。常疑落落江山笔,不放奎光到玉除。
又中统五年六月初八日夜梦遗山先生指授文格觉而赋之以纪其意
分明昨夜梦遗山,指授文衡履絇闲。道必细论能出理,文徒相剽亦何颜。江流不废惊千古,雾管时窥得一斑。落月满梁清境觉,紫桐花露湿吟冠。
吴澄题遗山鹿泉新居诗后二首见《草庐集》。
宋氏南迁金土中,一时文物盛华风。煌煌帝室龙兴后,流落遗山老秃翁。
新居当日点新泉,不见新居已旧篇。一代风流今已矣,空余心画尚依然。
何季穆读遗山集诗见《列朝诗集》。
沧海横流著此身,中原天日照累臣。明昌、大定三生梦,钦叔、希颜一代人。野史亭中遗汗简,读书山下起埃尘。幽兰灰烬今何在?千载空余老角巾。
王士祯读金元诗见《精华录》。
载酒西园追昔游,画阑桂树古今愁。兰成剩有《江南赋》,落日青山望蔡州。
赵翼题遗山诗见《瓯北诗钞》。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朱云骏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以下见《江苏诗征》。
春烟澹欲流,禽声导客往。山行曲愈好,步窘势转上。径断溪横桥,冰消水平掌。涧瀑悬山巅,尘襟快涤荡。游历逮兹辰,传闻自畴曩。流风如可亲,对镜足欣赏。
古人不可及,非徒尚词翰。出处有本性,此际良独难。高名震山斗,事定待阖棺。筮仕兴定初,天兴列史官。凋敝日益甚,簪笔涕汍澜。国亡终布衣,家训传南冠。
性正气亦正,跌荡雄幽并。声名世耳食,知己惟一兄。四十五年闲,毁誉何轰轰。习俗安污流,所葆遂不贞。锱铢较利害,俯仰随重轻。所以贵壁立,君子岂好争。
职本任史官,记注敢贻误?舟师忽东狩,国史请保护。时相目以迂,零落不复顾。艰危野史亭,贞节葆岁暮。身在国史在,岂难徇国祚!吁嗟绛云楼,志但希遭遇。
缪嗣寅题元遗山集后
英声早岁震词曹,老擅诗坛一代豪。梦里华胥空想像,眼中琼岛剩牢骚。孤亭野史心同郑,篱菊南山迹异陶。箕尾幸超尘世外,罻罗终不累名高。
翁方纲读元遗山诗四首见《复初斋集》。
秀骨出天然,非可学而至。惊心动魄语,抑岂堪屡试。今人惑津梁,惟思骋奇异。又怯昌谷囊,难凭俭腹致。辄觉陆坦迤,不及元雄恣。犹如学坡诗,莫喻其深秘。城东一矮榻,二杨同启笥。乾隆己巳庚午闲,日与立山、蘅圃诵《遗山集》。光阴掣电过,六十年前事。梦回桥南窗,憬焉发深愧。
渊明饮之逸,太白饮之仙。坡则欲兼之,仙佛俱有焉。以我读坡诗,窃疑未必然。放翁之饮酒,半壁浇江山。各有沉挚处,敢谁轾与轩?遗山真嗜饮,何处窥其源?惝恍莫能名,亦拟索真诠。记与萚石语,萚石笑不言。饮中较之苏,离合夫谁宣。仅以饮酒论,何碍诗足传!
遗山接眉山,浩乎海波翻。效忠苏门后,此意岂易言。尔日读坡诗,胸有节制存。元精贯当中,耿耿与谁论。我观窦《书品》,于褚斥篱籓。萧、阮、羊、薄上,遂拟探本根。未审防浇漓,如何追胚浑?望古俯众流,兴定之初元,令人缅星汉,峻极穷昆仑。傥以质坡翁,孰竟委与原?秦、晁诸君子,恐未参妙门。金翅擘沧溟,金针度鸳绣。何人望见之,渺不露结构。敛之入毫芒,纵之恢宇宙。轩轩非涛澜,错采岂雕镂?所拟长沙帖,抑非阁本旧,又不以翻新,本自伫兴就。象罔于元珠,凭何超吃诟。此秘非傲人,正复难轻授。精纯义山真,故在《郑笺》右。
又书遗山集后诗三首
程学盛南苏学北,陆、元二老脉谁传?绍熙正际明昌日,南北相望二十年。遗山生于明昌元年庚戌,正放翁提举武夷冲祐观时,二先生竟算同时未相见耳。江左休夸病邺中,撑霆裂月许谁同。金源、南宋分疆后,天放奇葩角两雄。
驴背钟山照眼青,文章未合付熙宁。谁知接续咸淳末,始泄精华酿《六经》。遗山卒后十五年,虞道园乃生。盖自王半山诗,由经腴出,而未得其正耳。
又知忻州汪君本直修元遗山先生墓诗
先生殁后五百年,飨堂鼎建崇其阡。古愚汪君知政本,此举无愧于前贤。绘图作记寄示我,我尝从事《年谱》编。钞诗先订顾秀野,磨碑漫记刘神川。系舟岩屋不可到,野史亭址谁留连?今者披图宛瞻拜,墓门东北围墙堧。其堂三楹壁嵌石,厚培两序增新椽。大书“ 中州文献”字,万古奇气光星躔。堂前石人后墓道,旧铭石乃堂东偏。岩然特表诗人墓,先生之志藉以宣。其西孙曾祔祖考,东岩陇城同气联。五花之土土五丈,墓前积土五方,方五丈,相传先生葬时,四方来奠者张幕于此,画花为记。今其址号五花棚云。葬时故事今犹传。亭仍重筑署“野史”,幽窗疏雨疑潺潺。耕读还因起丙舍,弦诵声来绕墓田。更因校刊先生集,故家写本尤精研。是与年谱相印合,使我狂喜磨丹铅。燕、赵慷慨悲歌气,金、元著录金石镌。一于先生诗中寓,杜老之史坡之仙。我宝先生两石墨,灵岩迹并《苏门》悬。亟书汪君名不朽,郝经、姜、魏同墨缘。门人郝经撰墓碣,又门人魏初、姜彧撰碑阴记。寄书谢子共砻石,附诸集谱垂延。送迎神曲我其职,春秋禋祀配管弦。
又元遗山涌金亭诗石久翳不见今始访知之以诗寄辉县令高君为移置亭中
亭榜犹疑赝苏笔,亭歌是乃真苏诗。钦州冯生为访剔,邓川高侯重护持。俱是苏斋著录手,如见元子酒酣时。太行元气动真宰,墨响逌然鸾凤期。
又书元遗山涌金亭诗石本
呜呼河狱东,乃在百泉侧。回斡太行来,百灵供笔力。时从史院出,内乡初奉职。聊卜鹿泉居,已喜黾墨食。附掌孙公和,袖手谢安石。时事无可为,但坐看泉脉。日光摇金沙,激向叩空碧。张、杜、麻数子,可与豁胸臆。郁律突兀气,一吐于厓壁。龙门傲纯陀,那复知薛稷?安闲乃神秀,正书始造极。后来傅山辈,欲近安可得!长啸出天地,但恐河、汾窄。击节公定闻,青天月华白。
又苏门山涌金亭苏书石本
我爱遗山亭壁句,每怀坡老亭上书。苏迹果随元迹到,吾斋岂谬云宝苏?太行迢迢照万古,百泉水涌金光铺。元子西来诧宾从,苏公北上轩眉须。二百年闲一仰俯,乾坤清气谁吾徒。想当元子坐卧此,恨不孙、阮相与俱。山川激越发长啸,鸾歌凤舞来招呼。伊川修竹旧盟在,浴城仿像先志居。济源草堂结邻里,乔木临水成画图。此书尚是早岁笔,春阳驱马唐邓初。爱其人乐见其字,跋泐其可辨者云尔。此跋傥为厓重摹。《秋涧诗》虽不可见,水怪泻尽明月珠。吾斋宝苏拜苏像,想应元子配食乎。学海寻原意寥阔,料量偃笔良区区。
又斋中与友论诗第三首
苏学盛于北,景行遗山仰。谁与苏、黄后,却作陶、韦想?夐乎藐姑射,异彼“适莽苍。”每过木鸡轩,静观夜气养。勿放坡诗新,始喻陶琴响。轻言吹一吷,顿使光万丈。离垢偈有无,举似记畴曩。诗家真衣盋,何如钱与蒋。心余为萚石分校礼闱所得士,故以比南雅及孟昭也。然此一首实为兰雪学遗山而发。
又元遗山灵岩题名云冠氏帅赵侯齐河帅刘侯率将佐来游好问与焉丙申三月廿五日题在党怀英篆书碑阴下有丙辰冬至日蓬山刘德渊游灵岩诗丙辰即明昌七年丙申是蒙古太宗八年是时遗山正在冠氏金亡之后二年也因手拓此迹即借刘韵记之
党记刘诗托此传,骊珠廿七气横天。济南纪后千行泪,野史亭边一匊泉。内翰相过应寄语,邑侯同到亦良缘。我来手挹芝英露,不枉追攀净土莲。
又读剑南诗第八首
唐既弗杜仿,宋亦岂苏拟?旷荡今古论,筏喻云谁使。磊落轮囷气,造物端倪启。武夷领祠日,明昌才出矣。宋光宗绍熙庚戌,放翁提举武夷冲祐宫,是年即金章宗明昌元年,元遗山生。二老虽未逢,魄力略相似。寄托又不同,何幸并吾几。砚池云一泓,轩然可万里。后来言格调,辛苦徒为尔。海虞汇万篇,差胜锡山梓。常熟毛氏《剑南诗集》刻本,胜于无锡华氏刻《元遗山集》。泰山一豪芒,劭庵粗料理。愚所校订惟《虞道园集》甫有绪。卬涉穷津涯,庶从经术始。
凌廷堪读元遗山诗见《校礼堂诗集》。
神京喋血竟生还,忍死重过石岭关。一寸秋豪成《野史》,百年老泪洒空山。身经北渡流离际,才与东坡伯仲闲。文献中州尽凋丧,赖君大手记完颜。
祁寯藻读元遗山诗四首见《亭集》。
吾道申、韩已足羞,衣冠况复语俳优。柱天大手回元气,却取朱弦属柳州。
白头剩有《南冠录》,青简孤悬野史亭。破砚秃豪忙底事,中州留得气英灵。
雪香亭畔柳啼莺,汴水东流绕旧京。玉轴龙文亲眼见,故应愁杀庾兰成。
冠山飞入涌云楼,更忆阳泉道院幽。不是诗人感乔木,霜林谁识故乡秋。
元史五则
《赵复传》。字仁甫,德安人。与人交,尤笃分谊。元好问文名擅一时,其南归也,复赠之言,以“博溺心、末丧本”为戒,以自修读《易》、求文王、孔子之用心为勉。其爱人以德,类若此。
《许楫传》,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之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
《阎复传》。字子靖,其先平阳和川人。弱冠入东平学,时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肆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徐炎、李谦、孟琪次之。
《张德辉传》。字辉卿,冀宁交城人。世祖在潜邸,召见,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壬子,与元裕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世祖悦而受之。
《郝天挺传》。字继先,出于朵鲁别族。世著武功,为河东行省五路军民万户。天挺英爽刚直,有志略,受业于遗山元好问。尝修《云南实录》五卷,又注《唐人鼓吹》一十卷。
谷音一则杜清碧著。
洛阳程自修,字忘吾,性孝友,读书城东门。翰林元裕之上其言行,除礼部郎中。自修闻之,弃家南去。
静修遗文二则刘因著。
《书饕餮图后》。金台田景延,得古饕餮,拱泉而垂腹,羸其面而坐,则人焉。其下有若承盘者然。河东元裕之为之考定,其为古器无疑也。景延遂以刘敞、吕大临例而图之,其友郝伯常欲为道然而不果,而属予。
《孝子田君表》。清苑孝子田君,讳喜。其子道童,资高秀,喜读书。遗山元公、陵川郝公,皆尝为诗文以美之。
陵川集一则郝经著。
《义士诗序》。丁巳春,予入燕,得义士一人焉,曰晋古。跌宕于搢绅闲,声名借甚,故得其人为尤详。初以早失怙恃,著道士服,杖履去家,观览山川,交识名右。王内翰、白枢判、魏靖肃、元遗山,一时名流,皆为之先后。
元诗癸集癸壬一则顾嗣立著。
张志纯,号天倪子,泰安埠上保人。六岁能诵《五经》,十二弃家入道,居全真宫数十载,道行超群辈。与元好问、徐世隆、杜仁杰游。
秋涧集十二则王恽著。
《遗山先生口诲》。遗山先生向与颐斋张公自汴北归,过卫,先君命录近作一卷三十余首为贽,拜二公于宾馆,同志雷膺在焉。先生略叩所学,喜见颜闲。酒数行,命张镫西夹,曰:“吾有以示之。”先生凭几东面坐,予二人前侍,披所献狂斐,且读且窜,即其后笔以数语,拟其非是,且见循诱善意。而于体要工拙、音韵乖叶、尤切致恳。每篇终,不肖跪受教,再拜起立。夜向深,先生虽被酒,神益爽,气益温,言益厉,觉泉蒙茅塞,洒洒然顿释,如醉者之于醒,萎者之于起也。说既竟,先生复昌言曰:“千金之贵,莫逾于卿相。卿相者,一时之权;文章千古事业,如日星昭回,经纬天度,不可少易。顾此握管,铦锋虽微,其重也。可使纤埃化而为太山;其轻也,可使太山散而为微尘。其柄用有如此者。况老成渐远,斯文将在后来,汝等其勖毋替!”坐客四悚,有惘然自失,不觉映面发愧者。既而鼓动客去,先生覆衾卧;予二人亦垂头倚壁熟睡。及觉,日上,先生与客已觞咏久矣。于是胠箧取一编书,皆金石杂著,授予曰:“可疾读吾听!”惬其音节句读不忒,顾先君字而谓之曰: “孺子诚可教矣。老夫平昔问学,颇得一二,岁累月积,针线稍多,但见其可者欲付之耳。可令吾侄从予偕往,将一一示而畀之。庶文献之传,罔陨越于下。先君起拜,谢“不敢”。曰:“先生惠顾若尔,何幸如之!知王氏且有人矣,敢不惟命。”期于明年春,当见先生于西山。时岁甲寅,春二月也。后三十五载戊子,冬十二月,腊节前三日,小子恽再拜谨述。
《题遗山手简后》。公道存,在上者惟恐士之不才;公议废,当涂者惟恐士之有才。此古今通病,必然之理也。昔程伊川与韩相维游许昌西湖,坐闲,有以书投韩者。程视之,盖干进者也。程曰:“相公亦令人求之邪,况尔后乎?宜其藩维棘锁,想玉堂如在天上也。”观此帖者,幸勿以遗山为疑可也。”《帝王镜略序》。近读遗山先生《镜略》书,所谓“立片言而得要”者也。其驰骋上下数千载之闲,总理繁会数百万言之内,骈以四言,叶以音韵,世数代谢,如指诸掌。
《题元杨手笔后》。卷中诸公,皆一时名胜。先生俎豆其门,诸贤乐与游者,其以道义故也。予早岁读书苏门,尚及见之,岁时吟咏于山水闲,彬彬然极承平时故家风味,不知轩冕为何物。孰谓三十年后,文物陵替而至于斯!拊卷援豪,岂胜慨慕。
《黄石祠诗注》。黄石公祠有诗云:“天□既与赤帝子,□□愿师黄石公。”题曰“腾腾老”,后复题曰“兀兀翁”。腾腾老者,杨紫阳也;兀兀翁者,杨飞卿也。二公争相谓已诗者数年。遗山闻之,曰:“诗则非佳,争之之意,甚可一噱也。”
《史天泽家传》。北渡后,名士多流寓失所,知公好贤乐善,偕来游依。若王滹南、元遗山、李敬斋、白枢判、曹南湖、刘房山、段继昌,徒单侍讲为料其生理,宾礼甚厚,暇则与之讲究经史,推明治道。
《玉堂嘉话》。遗山常与张哝斋论文,见有窃用前人词意而复加雌黄者,遗山曰:“既盗其物,又伤事主,可乎?”一坐为之绝倒。
金清漳老人,南宫人,曾撰本县《二郎神庙碑》。遗山见之,谓进士张和之,有“读得行得”之语。赵大中《庸说》。尝见遗山与张纬文相谑,见碑文过,俞曰:“遗山又货了一平天冠也。”
观东坡《与蒲资政传正书》,并觅柿霜无核枣四帖,后有张行简、董师中、元遗山跋语。
《诗梦》。十一月十七日,与儿辈祓除回,就枕熟眠。近四鼓,梦与姜君文卿会历下亭。酒半酣,姜歌《鹧鸪曲》寿子,声甚欢亮。已而以遗山新旧乐府为问。予曰:“旧作极佳,晚年觉词逸意宕,似反伤正气。”姜以为然。予因赋诗以赠。既觉,颇记一二,因足成之。其诗曰:“画戟清香敞燕居,分明梦里到庭除。恩醲故里县车后,锦烂秋鹰敛翮初。细掉觥船浮酒海,暂停银管合累珠。赏音千古遗山曲,坚意高歌要寿予。”
《纪梦》。至元戊子,八月十三日,夜送真定姬仲实上路,就枕熟睡。梦在一雪后亭榭,尚书张梦符、宣慰信云甫、御史王子渊三人来访。坐久,话及向在东平时游燕等事。梦符衣一素练衫,当膺画名士像,自遗山以下数人。予即题诗几上,云:“不惜黄金买东绢,丹青难写是真容。”因大噱,曰:“此衫甚佳,但到处长负一轴诸公行神也。”遂踏砌雪而散。觉乃自占其梦,复作一联,云:“想是隆江方大用,故将贤彦贮胸中。”
河汾诗序一则房祺作。
近代诗人,遗山元先生为之冠。先生太原人。太原境与平阳接,河山胜概,地土所宜,习俗所尚,古今人物不殊。至如师友渊源,文章正脉,略与之等。故河、汾闲诸老,与天下人材无让。麻贻溪与元老,诗学无慊,古文出其右,公言也。张石泉、房白云,与元老游从南北者。子飏、子京、二陈昆仲,与元老或诗或文,数相赠遗者。遁庵、菊轩,有稷亭“二段 ”之目,与元老相次登第者。曹兑斋与元老同为省掾,日以文诗讲议者。或曰,兑斋云中应人也,吾子列河汾之闲,得无附会欤?不然,兑斋之先,诚应人,自客汴梁、北渡居平阳者,三十余年。发明道学,为文楷式,指授后进,桃李光辉,盈溢其门。或教授乡里,或宧达四方,有二子:叔举、季行,文笔亦盛传。而况状元王公,赵城人,曹之外父也。兑斋生而隐德光辉汾晋,没而邱垅在焉,岂非吾乡先生欤?夫诸老之诗,有渊深冲澹如陶、柳者,有豪放如李翰林、刘宾客者,有轻俗近雅如元、白者,有对属切当如许浑者,有骚雅奥义,古风大章,浸入于杜草堂之域者。往年吾友杨君仲德议成此集,不幸早世。仲德有云,不观遗山之诗,无以知河、汾之学;不观河、汾之诗,无以知遗山之大;不观遗山河、汾之作,不知唐人诸作者之妙;不观唐人之作,不知三百篇六义之深意。予今纂录,自贻溪至兑斋,凡八人,得古、律诗二百一首,号曰《河汾诸老诗集》。皞皞郝先生序文于前,甚备;不肖继言于后,才识浅陋,不能尽其蕴。虽然,吾乡学者如林,有能慕河、汾之派,观是集者,知所兴起云。大德辛丑岁二月望日,横汾隐者房祺序。
信斋类稿二则孔行素著。
元遗山先生,金末遭乱避兵,行至一穷僻之所,有古庙焉,因假宿,意谓明日将他之也。忽更余,若有人声自梁屋闲出,熟听之,声愈清切。问元先生曰:“先生博学强记,吾常闻之矣,试与学生一一问之,如何?”先生曰:“某也学浅才疏,然于世之经史,亦尝涉猎,愿子问之。”于是先问《易》,次及《书》、《诗》、《春秋》四书,及汉、唐史之异同,皆前辈所未考者。先生以己意所见详辨之,其声称“善”,曰:“先生真大才也,惜乎不遇时也。”如此问答,稍闲,复曰:“先生得无饥乎?”先生曰:“虽饥,亦无奈何。”其声曰:“学生当与先生备之,并裀褥进先生,慎无疑而勿受也。”先生曰:“某虽不与子相识,若神若鬼,既蒙问答,复何疑焉。”其声曰:“愿先生稍出户外,当自备至于是。”先生出,复进,则皮、饭羹毕具。先生始甚怪之,因自思曰:“受此亦岂有所害邪?”食既而寝。明日将行,其声又曰:“先生未可行,学生当先往觇之。”须臾至,曰:“兵事方炽,不若就此为善也。”居数日,先生欲去,其声又曰:“先生可行矣,然回某方则善。”先生曰:“某与子既若是情好,犹故人也,今日生别,或可使某知子之为何如人,姓氏为谁,他日必思以报。”其声曰:“学生非人也,因见先生遭难,故来相护耳。既欲相见面,必待送数程,择一半壁窗处,月明夜,相见就别。”自此,行数日,无日不见报前涂虚实者。先生深以为幸。一日,告:“前涂可无虑矣,学生当与先生别。”夜半月明,其声渐近,先生倚窗立,但见一虎特大,斑文可观,拜舞而去。先生常载此事于文集。后至正庚子夏,宗叔可道思言,因备道其详云。
又。溧阳同知州事保寿,字庆长,伟兀人,寓常州。常陪所亲某人,从车驾往上都。回,涂中遇二雁,射其一。至暮,行二十余里,宿于帐房,其生雁飞逐,悲鸣于空中,保寿及所亲皆伤感思家之念,不忍食之。明日早起,以死雁掷去,生雁随而飞落,转辗悲呼,若相问慰之状,久不能去。其人遂瘗之。时庚寅秋九月,与余谈及此,已十年前事也。因思元遗山先生有《雁冢词》,正与此同,乃知雁之有义,人所不及。谚云:“雁孤一世,鹤孤三年,鹊孤一周。”时所以亲迎奠雁,岂无意乎?
雪楼集一则程钜夫著。
《薛微之碑》。微之制行立言,□□□然,当世搢绅尊之曰“庸斋先生。”日与女儿辛愿、柳城、姚枢、稷山张德直、太原元好问、南阳吴杰、洛西刘会、淄川李国维、济南杜仁杰、解梁刘好谦,讲贯古学,且以淑人。
草庐集二则吴澄著。
《题张仲默梦元遗山授诗法图》云:张君未觉乃梦,既梦乃觉,恨我不识遗山翁耳。
《刘忠宪行状》。公之父训,金朝河南省掾,博学知名,与太原元好问友。
庶斋老学丛谈二则盛如梓著。
张橘轩与元遗山为斯文骨肉。张云:“富贵倘来良有命,才名如此岂长贫。”元改“倘来 ”为“逼人”,“此”为“子”。又云:“半篙溪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曰:“ 佳则佳矣,而又未安。既曰:‘一树’乌得为‘何处’?不如通作一句,改‘一树’为‘ 几点’。《壬辰北渡寄遗山诗》:“万里相逢真是梦,百年垂老更何乡。”元改“里”为“ 死”,“垂”为“归”。如光弼临军,旗帜不易,一号令之,而百倍精采。
张寓斋相公,少年与孙德谦于东平严侯府,从元遗山读书。其归也,命二子送行,及别,求诗,以“东平”二字为韵。孙得诗云:“鹊山一带伤心碧,羡煞孙郎马首东。”公得诗云:“汝伯年年发如漆,看渠著脚与云平。”孙竟不永年,公之诗亦不知何人藏弆。阅四十年,公签汴省,分治扬州,里人高山甫一日以元诗归之,公喜甚,命予纪其事。或者谓德谦诗有:“煞孙郎”语,不祥如此。则诗果有谶乎?
历城旧志一则
《吕公祠》云:元遗山在太原,有道人常邀同食,且曰:“我家在济南趵突泉上,甚可乐也,公能从我游乎?”元曰:“有待数年。”后遗山过济南,已忘前约矣。游泉上,倦卧泺源堂,忽梦前道人揖之,曰:“久约不相忆邪?何咫尺不枉顾!”醒而始悟,因起,过北岸,入祠中,俨然坐上矣。因为重建此祠。
山房随笔一则蒋平仲著。
元遗山,北方文雄也。其妹为女冠,文而艳。张平章当揆欲娶之。使人属裕之,辞以“可否在妹,以为可则可。”张喜,自往访之,觇其所向。至则方自手补天花板,辍而迎之。张询近日所作,应声答曰:“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张悚然而出。
道园学古录一则虞集著。
《题程氏遗子、元氏送女二诗》云:古君子将终,则有启手足之言,非直示以神明不衰,固以垂教也。嫁女必有命嫁之词,非直情爱之钟,固以谨礼也。河南侍御程公遗其子处士君之遗训,遗山先生送其女归处士之嘉言,盖古道也。处士君夫人上承两家大人之传,以施诸子孙,宜其文献渊懿之不可及也。
金石例一则潘昂霄著。
韩魏公《祭式》,元遗山记其大略,姑录之。古人书“曾祖”、“皇祖”、“皇考”,魏公易“皇”以“显”字:“显曾祖”、“显曾祖妣”、“显祖”、“显祖妣”、“显考”、 “显妣”。妻先亡曰“显嫔”,妻祭夫曰“显辟”,穆甫兄弟曰“显穆甫”。
四贤祠堂记一则名臣事略引。
初,聂侯圭帅平定,闻敬斋李公之名而贤之,延至郡舍。会遗山元公还太原,过之,为数日留。因追忆闲闲、文献二老。作诗云:“百年乔木郁苍苍,耆旧风流赵与杨,为向榆关使君道,郡中合有二贤堂。”聂侯起,谢曰:“此圭志也。”方经始而聂侯卒。至元二年,到侯天禄继守是州,为屋数楹,置杨、赵、元、李四公像于中以事之。惟闲闲、文献,以道德文章为一代宗师,皆在礼部翰林,对持文柄,时号“杨、赵。”遗山、敬斋皆二公门下,自南都时,才已相埒,北渡后尝往来西州,寓志于文字闲,更唱迭和,世亦谓之“元、李。” 海内之人,识与不识,往往诵其诗,读其书,敬仰其人。盖所谓闻而不得见,见而不得亲者。
说学斋稿一则危素著。
太行书院《先贤祠记》:真定之属县获鹿,其里曰阎同,国子伴读高健实作太行书院,以祠乡先贤。访其遗像,悉图于壁闲。晋中书舍人贾公纬,及其曾孙宋左仆射昌朝,金太常丞蔡公圭,左司员外郎元公好问,国朝御史台侍御史张德辉,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贾公居贞,翰林学士承旨王公思廉。元公虽世居太原,尝买宅于获鹿,其女子又归邑人,故合祠于是。又云:蔡、元两公之奥学雄文,震耀穹壤。若王公之敦厚老成,其学得于元公者,固已盛传于世。
卷第五十三
附录四
唐诗鼓吹序七则
赵孟俯云:中书左丞郝公,当遗山先生无恙时,常从学诗。公因人传句释,使诵者见其指归。夫唐人之诗美矣,非遗山不能尽去取之工;遗山之意深矣,非公不能发比兴之蕴。此政公惠后学之心,亦遗山裒序是编之初意云。
武乙昌云:国初,遗山元先生为中州文物冠冕,慨然当精选之笔。自太白、子美外,柳子厚而下凡九十六家,取其七言律之依于理而有益于性情者,五百八十余首,名曰《唐诗鼓吹》。如《韶章》举于广庭,百音相宣,而雷鼗管籥实张其要眇也。
卢挚云:新斋郝公继先,注《唐诗鼓吹集》成,命内翰姚公端父为之序,而属挚跋于篇末。《唐诗鼓吹集》者,遗山先生元公裕之之所作。公幼受学遗山,尝以是集教之诗律。公慨师承之有自,故为之注。
杨慎《丹铅总录》云:《唐诗鼓吹》以宋胡宿诗入唐选。宿在《宋史》有传,文集今行于世,所选诸诗在焉。观者不知其误何邪?《鼓吹》之选,皆晚唐之最下者,或疑非遗山。观此益知其伪也。
钱氏《重刻序》云:《唐诗鼓吹》十卷,相传为元遗山选次,或有斥为假托,以为《遗山集》中无一语及此选,而遗山本传,纪载阙如,是固不能以无疑。予谛观此集,探珠搜玉,定出良工喆匠之手。遗山之称诗,主于高华鸿朗,激昂痛快。其指意与此序符合,当是遗山巾箱箧衍,吟赏纪录。好事者重公之名,缮写流传,名从主人,遂以遗山传也。
陈霆《两山墨谈》。《唐诗鼓吹》为郝天挺笺注。金有郝天挺者,元遗山实师之,史称其早衰多疾,厌于科举,不复充赋。又云其为人有崖岸,耿耿自信,宁困穷落魄,终不一登豪富门,然则此天挺乃金时隐逸也。注《鼓吹》者,署云“中书左丞”,且谓尝学于遗山之门。然考诸《元史》,其为左丞在武宗时,则知别一人也。
王士祯《池北偶谈》。金、元闲有两郝天挺。一为遗山之师,一为遗山弟子。予考《元史》《郝经传》,云:其先潞州人,徙泽州之陵川。祖天挺,字晋卿,元裕之尝从之学。裕之谓经曰:“汝貌类祖,才器非常”者是也。其一字继先,出于朵鲁别族,父和上拔都鲁,元太宗世多著武功。天挺英爽刚直,有志略,受业于遗山元好问。累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追封冀国公,谥文定,为皇庆名臣。尝修《云南实录》五卷,又注《唐人鼓吹》集十卷。元时,汉人赐号拔都,惟史天泽、张宏范。见《辍耕录》。汉言“勇”也。近常熟刻《鼓吹集》,乃以为《隐逸传》之晋卿,而致疑于赵文敏之序称“尚书左丞”,又于“尚书左丞”上,妄加“金”字。误甚。
施国祁案:是诗,原本于金之郝天挺。遗山撰《基铭》云:“先生教之作诗。”即此本也。遗山复精选之,以授元之郝天挺,天挺因加注焉。惟遗山不敢掠师之美,而复嫌门弟子之名,故集中无一语及之,无可疑者。卷中误入宋胡宿等诗,当时南北隔绝,或有未详。郝注于胡宿下不立小传,亦曲全之义也。又集中太白、少陵,皆不入选,缘遗山已有《杜诗学》一书,而太白律诗甚少故也,惜《天一阁书目》云《遗山解注》十卷,刊本不及见。而俗刻郝注殊陋,至附廖氏解,尤不堪寓目。
余冬序录一则何孟春著。
叶文庄《水东日记》谓:元人文集,如马祖常、元好问之卓卓,今皆无传。春按,元好问,金人也,金亡遂不仕,为《遗山集》四十卷,今刻河南。祖常有《石田集》十卷,今刻陕西。
仲子集一则胡翰著。
《服胡麻赋》,苏文忠所作,王子端所书,词翰非近人可比。遭值兵火,散逸不存。今来太末,复见此卷。卷后有遗山题识,以“渊珠”、“膏火”之喻为不可晓。盖金人传写误,以“珠在渊”作“在渊珠”也。独未审“膏火”所喻耳。
归田诗话一则瞿佑著。
元遗山在金末,亲见国家残破,诗多感怆。如云“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花啼杜宇归来血,树挂苍龙蜕后鳞。”“白骨乂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燕南赵北非金土,王后卢前总故人。”皆寓悲怆之意。至云“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不忘前朝之盛,亦可念也。
复初斋文集一则翁方纲著。
右,遗山先生《涌金亭示同游诸君子》诗,寸许正书。诗内“微茫散烟螺”,可证集本“ 萝”字之误也。后题云:“乙酉清明日,崧阳王赞立石。”盖补刻也。先生宰内乡,在正大丁亥戊子闲;其宰南阳,则在辛卯。郝伯常表墓谓:初筮仕,除镇平令,再转内乡,遂丁艰,终丧。正大中,辟中州南阳令。然先生《镇平县斋感怀诗》有“四十头颅半白生”之句,先生年四十,当正大六年己丑,为罢内乡之明年。而郝序镇平在内乡之前,误也。郝伯常生于元光二年癸未,当先生令内乡时,伯常方六岁,宜其所记有异辞矣。近日新刻《陵川集》本,又讹以内乡在南阳之后,大误。苏门、山阳,皆县名。诗云:“山阳十月未摇落。”当是正大五年戊子冬,罢内乡出居县东南,日与张仲经、杜仲梁诸人相从,红梅盛开,藉草啸咏时也。
瓯北诗话五则赵翼著。
元遗山才不甚大,书卷亦不甚多,较之苏、陆,自有大小之别。然正惟才不大,书不多,而专以精思锐笔清炼而出,故其廉悍沈摰处,较胜于苏、陆。盖生长云、朔,其天禀本多英健豪杰之气,又值金源亡国,以宗社邱墟之感,发为慷慨悲歌,有不求而自工者。此固地为之也,时为之也。同时李冶,称其律切精深,有豪放迈往之气;乐府则清雄顿挫,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郝经亦称其歌谣跌宕,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以五言雅为正,出奇于长句杂言,揄扬新声,以写怨思。《金史》本传亦谓其奇崛而绝雕刻,巧缛而谢绮丽。是数说者,皆可得其真矣。
苏、陆古体诗,行墨闲尚多排偶。一则以肆其辨博,一则以侈其藻绘,固才人之能事也。遗山则专以单行,绝无偶句,构思窅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虽苏、陆亦不及也。七言律则更沈摰悲凉,自成声调。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如《车驾遁入归德》之“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原有地行仙”,“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出京》之“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竟陆沈”;《送徐威卿》之“荡荡青天非向日,萧萧春色是他乡”;《镇州》之“只知终老归唐土,忽漫相看是楚囚,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还冠氏》之“千里关河高骨马,四更风雪短檠镫”;《座主闲闲公讳日》之“赠官不暇如平日,草诏空传似奉天”。此等感时触事,声泪俱下,千载后犹使读者低徊不能置。盖事关家国,尤易感人,惜此等杰作,集中亦不多见耳。
郝经作《遗山墓志》,谓其诗共五千五百余篇,为古乐府以写新意者又百余篇,以今题为乐府者又数十百篇。是遗山诗共五千七百余篇,乃世罕有。其全集今所存者,惟康熙中无锡华希闵刻本。魏学诚作序,谓其购得善本而锓之。卷首载元初徐世隆、李冶二序。于元世祖,仍抬起顶格,是必仿元初初刻本。然诗仅一千三百四十首,则所存者只五分之一而已。岂元初严忠杰等初刻时即为删节邪?抑华氏翻刻时删去邪?窃意遗山诗既有五千六七百首,则其遭遇国变,感慨沧桑,必更有许多杰作,而今只有此数,岂不可惜哉!又遗山修饰词句,本非所长,而专以用意为主。意之所在,上者可以惊心动魄,次亦沁人心脾。今华氏刻本内,第十三、四卷,率多题画绝句,别无佳思,而郝经所谓五千余首者,竟不得睹其全矣。不知世闲尚有全集否?当更求之。
拗体七律,如“郑县亭子涧之滨”、“独立缥缈之飞楼”之类,《杜少陵集》最多,乃专用古体,不谐平仄。中唐以后,则李商隐、赵嘏辈创为一种:以第三、第五字平仄互易,如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类,别有击撞波折之致。至元遗山,又创一种:拗在第五、六字,如“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余泪痕;”“太行秀发眉宇见,老阮亡来樽俎闲”;“鸡豚乡社相劳苦,花木禅房时往还”; “肺肠未溃犹可活,灰土已寒宁复燃”;“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冷猿挂梦山月暝,老雁叫群江渚深”;“春波淡淡沙鸟没,野色荒荒烟树平”;“青山两岸多古木,平地数峰如画屏”;“长虹夜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东门太傅多祖道,北阙诗人休上书”之类,集中不可枚举。然后人习用者少。
遗山复句最多。如《怀州城晚望少室》云:“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重九后一日作》云:“重阳拟作登高赋,一片伤心画不成”;《题家山归梦图》云:“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雪香亭杂咏十五首》内有云:“赋家正有芜城笔,一片伤心画不成”。《元都观桃花》云:“人世难逢开口笑,老夫聊发少年狂”;《同严公子东园赏梅》云:“佳节屡从愁里过,老夫聊发少年狂”。《此日不足惜篇》:“就令一朝便得八州督,争似高吟大醉穷朝晡”;《送李参军诗》内又有云:“就令一朝便得八州督,争似彩衣起舞春斑斓”。《桐川与仁卿饮》一联:“风流岂落正始后,诗卷长留天地闲”。《题梁都运所得故家无尽藏诗卷》亦有此联。《田不伐望月》《婆罗门引》云:“两都秋色皆乔木,三月阿房已焦土”;《存没》一首又云:“两都秋色皆乔木,一代名家不数人”;《答乐舜咨云》:“两都乔木皆秋色,耆旧风流有几人”。《东山四首》有“天公老笔无今古,枉著千金买范宽”,《胡寿之待月轩诗》又有“天公老笔无今古,枉却坡诗说右丞”。《钱过庭烟溪独钧图》:“绿蓑衣底元真子,不解吟诗亦可人”;《息轩秋江捕鱼图》又有:“绿蓑衣底元真子,可是诗翁画不成”。《台山十咏》内有云:“恶恶不可恶恶可,未要云门望太平”;《赠刘君用可庵二首》内一首云:“恶恶不可恶恶可,笑杀田家老瓦盆”;次首云: “恶恶不可恶恶可,大步宽行老死休”。《寄希颜》末句:“共举一杯持两螯”,《送曹寿之平水》亦用此句作结。此复句之最多者也。
附存书目一则
《续古今考》九卷,旧本题金元好问撰。案,此书系后人伪托。
山左金石志二则
长清县《五峰山崔先生像赞》石刻,无年月。碑刻虚静真人画像,上层像赞三首:一为元好问籀文,一为刘祁小篆,一为杜仁杰八分。
《五峰山重修洞真观碑》,定宗三年十一月立,正书篆额。文为元好问撰,王万庆书,孔元措篆额。史称好问为文有绳尺,备众体;今观此碑,平衍无出色处,或托名为之。末题岁次戊申,为定宗三年,是年三月,定宗崩。碑立于十一月,正朝廷议立未决时也。
寰宇访碑录七则
《杨振碑》元好问撰,张口正书,贞祐四年正月。陕西乾州。
《陈仲谦墓志铭》元好问撰,正书,正大二年。山西临晋。
《涌金亭诗》元好问撰,正书,无年月。河南辉县。
五峰山《崔先生像赞》石刻元好问等,各体书,无年月。山东长清。
五峰山《重修洞真观碑》元好问撰,王万庆正书,定宗三年十一月。山东长清。
金御史《程震墓碑》元好问撰,李微正书,中统四年七月。河南偃师。
廉访使《杨奂神道碑》元好问撰,姚燧正书,中统五年四月。陕西乾州。
山右碑目一则吴式芬著。
元好问、王构《吊冯大来副使诗》行书,无年月。平定州。
题名三则
《金石萃编》。曲阜题名:“太原元好问、刘浚明,京兆邢敏,上谷刘翊,东光句龙瀛,荡阴张知刚,汝阳杨云鹏,东平韩让,恭拜圣祠,遂奠林墓。乙巳冬十二月望日谨题。”书凡八行,行书,左行。
《灵岩寺碑阴》题名:“冠氏帅赵侯,齐河帅刘侯,率将佐来游,好问与焉。丙申三月廿五日题。”凡五行,行书。
《寰宇访碑录》。古陶禅院元好问题名,行书,大德六年,在山西阳曲县。又灵严寺《诗碑》圆照撰,正书。上角有“元好问游”四字,至元三十一年十月。在山东长清。案,二题皆为后人补镌者。
帖印一则
《墨缘汇观》。墨拓《定武五字损本兰亭》,卷后押“元遗山”三字,朱文印。卷末鲜于太常题云:“右,《定武兰亭》玉石刻甲,余平生所见者少,况有内翰遗山先生图记,尤可宝也。”
施国祁元集笺注例言十四则
是集,元刻为严忠杰中统壬戊本,张德辉类次。诗文共四十卷,前有李冶、徐世隆二序,后有杜仁杰、王鹗二引,书佚不得见。考徐序有“评乐府”语,则《新乐府》五卷,当并入刻,或别自为卷。至明刻,乃削去。《文渊阁书目》,十二册,《菉竹堂目》同。《绛云楼目》,全集。《内阁藏书目》四十卷。《季沧苇目》、《传是楼目》、《简明目》,俱同,储氏《附录》一卷,内诗十四卷,文廿六卷。案,国史《经籍志》云,五十二卷,乃耳食之说,不足据。
明刻为李叔渊宏治戊午本,诗文仍四十卷,有储瓘、李叔渊二序。集中二十二卷,元阙两页。外《附录》一卷,乃储氏从《中州》等集采诸赠言订入者。何燕泉云“《遗山集》今刻河南”者,即此本也。是书刘疏雨眠琴山馆有之,借校笺本。如一卷出京诗注:“史院得告归嵩山寺下。”“ 寺”,此作“侍”。又《丰山怀古》句:“自古南邻雄。”“邻”,此作“都”。又二卷《移居》句:“运瓮古城隈。”“瓮”,此作“甓”。又句:“自信颇相愨。”“相”,此作“亦”。又二十八卷《大丞相碑》:“谗夫之媒孽。”此“谗”上有“辨”字。又三十三卷《邓州仓记》:“差人之劳,不能给二人之食。”“差”,此作“十”“二”此作“一”。又三十一卷《藏云墓表》:“再略蒲鲜。”“鲜”,此作“ 解”。集中藉以订正者,不可枚举,略指一二,不备载。
国朝刻为华希闵康熙庚寅本,诗文仍四十卷,古赋四首,五古一百二十九首,七古七十八首,杂言三十六首,乐府四十八首,五律八十四首,七律二百九十三首,五绝二十五首,六言四首,五七言一首,七绝五百八十二首。共一千二百八十首。大抵祖中统而祢宏治者,仍载《附录》一卷,及李、徐、杜、王四《序》、《引》,削去李、储两《序》,而弁以魏学诚大字《序》,外增附录诗五首。此刻盛行,传是楼所藏,查初白所评,赵容江所易,赵云松所说,皆是。甲辰岁,从杨拙园夙好斋乞得,即小笺底本也。
眠琴山馆又藏元刻曹益甫至元庚午本,有段成已序。止诗二十卷,无文,其诗亦一千二百八十首,续采八十一首。五古十二首,七古四首,杂言三首,乐府二首,五律八首,七律三十三首,七绝一十九首。此张德辉类次所遗者,三刻皆无。今并依类收入各卷后。即校笺本,如三卷《觅古铜爵》句:“应是杜康祠下得”,“是”,此作“自” 。又四卷《赠答张仲文》句:“疑作金荃怨曲栏畹辞”,“栏”,此作“兰”。又《天涯山》句:“断岸何缘此天姥”“此”此作“比”。又《陵川西溪图诗》注。“自己造仙府”,“自”下此有“谓”字。亦举一二,并较今本殊胜,藉以改正不少。《文渊阁书目》云,诗三册,全。《菉竹堂目》同。《国史目》云,二十卷。《天一阁》同。《汲古阁目》云,八本,《附在书目》云二十卷。案,此本与下黄选刻皆二十卷,未知诸目究系何刻。○又,此集丹黄满纸,为西梅老人即钱陆灿晚年评本。如一卷《箕山诗》“降衷均义禀”四句,直以腐语抹去。十二卷《雪香亭》“金水河头好墓田”句,以为唐张祐语,妙在“山光”二字若袭改作“河头”,则无味。评语颇中肯綮,亦采入。
从杨秋室假读旧钞元黄公绍至顺庚午本,诗二十卷,仅七百余首,乐府次首卷,余略同。有余谦序,盖选本也。其《移居》八首注云:元本止七首,今仍之,乃以“故书堆满床”句,上接“尚有百本书”句为一首。岂知八首各用一韵,无转韵者,误也。秋室云,此集七律不载《岐阳》,七绝不载《论诗》,弃取已失当 他何论邪?亮哉斯言。
查初白诗评,即华氏本,如五卷,《送陈季渊》句:“雪花茫茫扬白雪”,改“雪”作“沙” 。又七卷《癸巳除夜》句:“浮心白发前” ,改“心”作“生”。又《老树》句:“不用若回家”,改“若回”作 “苦思”。又八卷《寄希颜》句:“南余归计一廛新”,改“南”作“商”。皆与旧本暗合。惟三卷《崇福宫》句:“寂寞来作由东邻”,乃云“由”,疑作“田”。又《半山亭》句:“半山亭前淅江水”,乃云“淅”当作“浙 ”。其谬处未免失检。至八卷《上马内翰》句:“蚤枥老归千里骥”,改“蚤”作“早”。及详益甫本,竟系“皂”字,盖因传刻者讹“皂”为“早”,而后校者复改“早”为“蚤”,沿误至此。又十四卷《壬子寒食》句:“五树来禽拾放花”,改“拾”作“十”,及详益甫本,乃是“恰”字,亦因传刻本讹“恰”作“拾”,遂致改“拾”作“十”,去本字愈远矣。古书固因不校而讹,亦有因校而益讹者,初白尚不免此。
本集三卷,《荆棘中杏花》诗亦见谢枋得《叠山集》。八卷《新野先主庙》诗,十卷《蜀昭烈庙》诗,亦见元明善《清河集》。又《颍亭》诗“春风”、“碧水”二语亦见张希孟《会波楼》诗。皆误也。惟别本有《闻莺》五绝一首,似为赵孟俯《松雪斋集》误入者,故不收补。
集诗失载者,本集《寒食灵泉宴集序》有五古一首。集无。《小享集序》有《种松》诗,一卷有诗,似非。《东游略记》诗十首,五卷《游泰山》一首,十二卷《龙泉寺》四首,余无。《超化》诗注引残句,集无。《中州集》五卷赵宜之《书怀继裕之韵》五古四首,集无。《次韵答诗七律阴尘韵》二首,八卷止《次阴韵》一首,十卷《追录》题下《尘韵》一首注云:“寄张子纯”,非与赵作。六卷麻知几《松筅同裕之赋》七古一首,集无。《裕之以山游见招,兼以诗为寄因仍其韵》四首,集无。雷希颜《同裕之钦叔分韵得莫论二字》五古二首,集无。《九日登少室绝顶同裕之分韵得萝字》五古一首,七卷有《太室同赋》五律一首,非九日作。《洛阳同裕之钦叔赋七律》一首,九卷一首,非和作。《次裕之韵兼及景元弟灰韵七律》一首,九卷有《示崔雷诸人诗》,而“杯材 ”韵不叶。又,此自指雷伯威。刘景元《同裕之水谷分韵得荷风送香气五绝》五首,注云:“深竹贮秋气,裕之语。”集无○穆案,此先生新乐府句。《归潜志》引《昆阳怀古》句云:“英威未觉销沈尽,犹向春陵望郁葱。 ”集无。静修遗文《孝子田君表》云,有赠其子田道童诗。集无。《归田诗话》引句云:“花啼杜宇归来血,树挂苍龙蜕后鳞。”集无,不知何人句。以上皆失载者。至庶斋《老学丛谈》引《赠张寓斋句》云:“汝伯年年发如漆,看渠著脚青云平”,四卷《示仲耽》句。《圭斋集》《送振先归祖庭序》引句云:“九原如可作,我欲从欧阳”,二卷《移居》句。《艺林伐山》引句云:“北去穹庐千万里,画罗休缕麝香金”,十二卷《雪香亭》句。《归田诗话》引句云:“燕南赵北非金土,王后卢前尽故人”,十卷《王仙翁》句。皆属错记。若《居易录》引句云:“济南山水天下无”,乃于钦句。《咏历山》云: “济南山水天下无,晴云晓日开画图。”见《齐乘》。更考《寰宇访碑录》,有《涌金亭诗》,刻在今河南辉县者,当即五卷《示同游诸君》作。又《题超化寺》诗,刻在今河南密县者,当即十一卷《秋风袅袅》作。
本集中《侯相云溪图》题内,载绝句一首,贾氏《千秋录》中《口号三首》,《酒里五言说》中五古一首,五诗皆不入题数。元诗凡一千二百八十首,续采八十一首,今补一首。《归潜堂诗》○穆补《吊冯大来副使》诗一首。总一千三百六十二首。《郝铭》所纪“一千五百余首”,合诸失载篇什,约有其数。惟今华氏本所刊《郝铭》,于“一千五百”之“一”字,讹作“五”字,而云松赵氏遂疑真有此数,有“ 更求全集”之语,殆未及详考故邪。
集文元阙者,十五卷。《光武中兴颂》、《大司农箴》二篇。二十三卷。《文儒武君铭》、三十一卷。《冲虚大师铭》皆有铭无序。二十四卷。《教授常君铭》、二十七卷。《完颜良佐碑》皆有序无铭。四十卷。《南阳上梁文》脱《抛梁词》六首。又《墓志》如承旨子政、御史仲宁、尚书仲平、大理德辉、点检阿撒、郎中道远、省讲议仁卿、西帅杨沃衍、奉御忙哥、宰相子伯祥、节妇参政伯阳之夫人、将军长乐妻明秀,凡十二篇,皆《漆水公碑》语。今并不存是也。宏治刊本脱去者,二十二卷。《中顺张君碑》脱一页,阙三百八十字。铭词后半,阙两行。《阳曲周君表》脱一页,阙三百四字 ○穆案,脱页今补完。见《金石例》,补得一十七字是也。
先生文字散见他处,自类次后,未经收入者,若《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辽史》《百官志》引其语。《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文》,集中《与成仲书》所云《先相公碑》。二篇见《元文类》。《安肃郝氏茔碑文》残本,见《金石例》。《杨振碑文》残本,见石刻。意增五十六字,傍注。《跋闲闲草书和拟韦诗后》,见墨迹。今已依类采补各卷后。惟《秋涧集》云,有《题东坡与蒲传正四帖跋》,及《寰宇访碑录》所载《陈仲谦墓志铭》,正书,正大二年立。在今山西临晋县。五峰山《重修洞真观碑》,王万庆正书,元定宗三年十月立。五峰山《崔先生像赞》石刻,各体书,无年月。并在今山东长清县者,皆无由采辑矣。
尝读虞道园《学古录》所载《曾巽初墓铭》,云:“补注遗山诗一十卷,藏于家,盖古人已有先我而为之者”。第云“补注”,则必有作于前者。又言“藏于家”,则此注似未行世,不得与李季章、荆公注。施武子、东坡注。任子山山谷注。等注并传,惜哉!顾兹末学,乃从数百年后劫灰盗窃之余,征文考事,表而章之,未知有当于先正否。
金源史事僻左,自元及明,止有浙本,流传绝少。国史且然,况文人家集乎?惟遗山先生诗文大家,杰出金季,为一代后劲,上接杜、韩,中揖欧、苏,下开虞、宋,其精光浩气,有决不可磨灭者。是以历朝传刻不绝。第集中本事,非他书取证不详,积年以来,遐搜博采,自四史外,如《中州集》、《续夷坚志》、《归潜志》、《拙轩集》、《滏水集》、《滹南集》、《庄靖集》、《鹤鸣集》、《二妙集》、《河汾诸老诗》、《敬斋古今黈》,及诸宋人、《齐东野语》、庶斋《老学丛谈》、《山房随笔》。元人、《湛然集》、《还山遗禀》、《东游记》、《陵川集》、《秋涧集》、《玉堂嘉话》、《丁亥集》、《续集》、《静修集》、《诗文拾遗》、《皇元风雅》、《元文类》、《名臣事略》、《圭斋集》、《牧庵集》、《困学斋杂录》、《金台集》、《河朔访古记》、《谷音》、《雪楼集》、《道园学古录》、《剡源集》、《草庐集》、《齐乘》、《渊颖集》、《辍耕录》、《梧溪集》、《名儒草堂诗余》,《名山游记》。明人《说学斋》、《潜溪集》、《忠文集》、《升庵集》。等书,约十之一,杂书又二百余种,不及备载,大半山馆中物,裒而笺释之,庶几游览赠答之篇,慷慨歌谣之作,稍可考见。惟是屈平之悲楚泽,庾信之《哀江南》,古有阙疑,未获订正。况乎书多秘籍,实难购募,而己巳寓灾,所钞副本,又一炬而空,其挂漏亦良多矣。至于诗中故实,不过谐俗文字,先生繁称博引,尤非俭腹所可及。偶为友人怂惥,复聚书册,匆匆解注,七月而成,窃恐云阶月地,载失周、秦;玉盌金桃,事迷纪传。不更贻笑于大方之家乎?张半屏、蒋枕山两君,雅共商搉,有意续补之,谨识此以俟。
先生手录诗册,似不甚排当,其闲前后失次,并有书“追录”字者,大小不等,已无例可沿。及颐斋类次,又将古今体分编,颠窜尤甚。是以鄙附笺注,随题载入,悉遵旧本,不敢言例。
沈尧跋施笺元诗一则
此我乡老儒施北研先生之所著也,先生又有《遗山文集笺注》。先生殁后,蒋君枕山谋并刻之,正欲鸠工,枕山遽病卒。卒后尧屡至其家,求先生遗书不可得。先生孰于金源掌故,所著有《金史详校》《金源杂事诗详校》,凡八钜册。先生殁于蒋氏,遗书都在蒋家,乃枕山遽逝,而先生之书遂不可得见也。斯则重可慨矣!枕山卒后,《诗集笺注》亦不重刷印,外闲欲得是书,颇不易。尧在都中,屡致书友人,谋再刷印,以广其传,卒不得。可叹也!其《金源杂事诗稿》,则藏在我友沈君柳桥处。庚子九月十六日,乌程沈尧记于宣武门内之寓斋。
卷第五十四
附录五
《诗文自警》辑录
孔凡礼
小 引
《金史》卷一百二十六《元好问传》谓好问著有《诗文自警》十卷。元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三十五《遗山先生墓铭》亦谓好问著有《诗文自警》,然不载卷数。其书,《永乐大典》现存残卷未见引录,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高儒《百川书志》、朱睦《万卷堂书目》、焦竑《国史经籍志》孙能传《内阁藏书目录》均未著录,疑修《永乐大典》时已佚。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补》著录之书有“元好问《杜诗学》一卷,又《东坡诗雅》三卷,又《锦机》一卷,又《诗文自警》一卷。”《文渊阁书目》卷十著录《杜诗学》,谓“一部三册,缺。”《东坡诗雅》、《锦机》二书未见后人引录,其佚当早于《诗文自警》。疑黄氏并未目击此四书,偶失考查,迳据《金史.元好问传》录入,未足为据。
兹所辑前十四则,见明唐之淳所辑之《文断》。之淳字愚士,山阴人。《明史》卷二百八十五附其父《唐肃传》,称:建文二年(一四00),之淳用方孝孺荐,擢翰林侍读,与孝孺共领修史事,卒于官。有《唐愚士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著录。
《天一阁书目》著录《文断》一卷,并载唐之淳自序,序作于明洪武庚申(一三八0。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所藏《文断》凡二本,一为明英宗天顺间黄瑜刊本,一为明宪宗成化十六年(一四八0)刊本。二书均佚去之淳自序,不分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文断》,谓四卷,并谓“一作十卷”。是有明一代,《文断》一书,凡多次刊行,流传颇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七《诗文评类存目》有《明人文断》一书。《提要》称“所引如《纬文琐语》、《湖阴残语》,今皆不传”;检今所见《文断》,即引有以上二书。知《明人文断》即《文断》。然已不著辑者姓氏,知其书入清后晦而不彰。
余所见《文断》,除北京图书馆所藏二本外,尚有晒图本。晒图本乃据天顺本,已残。天顺本与成化本相校,后者文字较胜,今据以钞录。个别处,前者胜后者,则从前者,加校说明。其中所引《子华子》文字,间有重要不同,今略作校勘。
成化本卷首列所引书目,有元遗山《自警》。此十四则之前十二则,连续引录,其始云“元遗山《自警》”云,续即云“又云”。后二则亦连续引录于另一处,其始亦云“元遗山《自警》”云,续即云“又云”。此所云之《自警》,即《诗文自警》。
此所辑之最后一则,辑自瞿佑《归田诗话》卷上《山石句》条。佑,明初人。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一日,辑者。
一
先东岩读书十法。
一曰记事。记大事之纲目,不必繁冗,简略而已。韩文所谓,“记事必提其要”者也。
二曰纂言。一句或二句,有当于吾心者,各别记之。韩文所谓“纂言必钩其玄”者也。
三曰音义。音如调度(原注:音大各反)、批鳞(原注:音白结反)之类;义如《汉书》中“ 未几”、“亡何”、“亡几”、“居亡何”、“居亡几何”,“居亡几何”而与“少之”、 “顷之”同义之类。其下各有注释,又当以类书之。
四曰文笔。文字有可记诵者,别录之。
五曰凡例。《汉书》、《史记》“樊哙围项籍陈,大破之”、“叔孙通与所征三十人西”;《董贤传》“没入财物县官”;《南粤王传》“南粤告王朕志”。此可为例。《翟义传》先举一事言“初”,复举一事又言“初”。一传中用两“初”字,不以为重。《扬雄传》前言“晏如也”,后言“泊如也”,亦不以为重。此类可为例。
六曰诸书关涉引用。退之《柳子厚墓铭》出《子华子》,卢同《栉铭》出蔡邕《女戒》。如此之类,可别集之,宁全录本文。
七曰取则。修身齐家,涉世立朝,前贤行事,有于吾心可为法者,别记之。
八曰诗材。诗家可用,或事或语。别作一类字记之。
九曰持论。前贤议论,或有未尽者,以已见商略之。
十曰缺文。辞义故实,凡我所不知者,皆别记之,他日以问知者,必使了然于胸中。
二
常山周得卿言: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逃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首肯。
又言:文章以意为主,以辞为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令不从。今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虽极辞语之工,岂文之正也哉!
三
内相杨文献公之美云:文章天地中和之气,过之则为荒唐,不及则为灭裂。
四
古人文章,须要遍参。山谷有言,设欲作楚辞,熟读楚辞,然后下笔。喻如世之巧女,文绣妙一世,如欲织锦,必得锦机,乃能成锦。人问司马相如作赋法,相如曰:能成诵千赋,则自能矣。山谷语如此。
五
人品凡劣,虽有工夫,决无好文章。
六
文章有常有变,如兵家有正有奇,审音可以知治忽,察言可以定穷达,声和则气应,自然之理。
七
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然曲折太多,则语意繁碎,都整理不下,反不若直布袋之为愈也。
八
文字千变万化,须要主意在。山谷所谓救首救尾者。若人自战,则有连难不俱捷之败。
九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要破的,不要粘皮骨。要放下,不要费抄数。要工夫,不要露椎凿。要原委,不要着科臼。要法度,不要窘边幅。要波澜,不要无畔岸。要明白,不要涉肤浅。要简重,不要露钝滞。要委曲,不要强牵挽。要变转,不要生节目。要齐整,不要见间架。要圆熟,不要拾尘烂。要枯淡,不要没咀嚼。要感讽,不要出怨怼。要张大,不要似叫号。要叙事,不要似甲乙帐。要析理,不要似押韵文。要奇古,不要似鬼画符。要惊绝,不要似敕坛咒。要情实,不要似儿女相怨思。要造微,不要鬼窟中觅活计。
一0
鲁直曰:文章大忌随人后。又曰:自成一家乃逼真。孙元忠朴学士尝问欧阳公为文之法,公云于吾侄岂有惜,只是要熟耳。变化姿态,皆从熟处生也。
一一
吕居仁曰:学者须做有用文字,不可尽力于虚言。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须以董仲舒、刘向为主,《周礼》及《新序》、《说苑》之类,皆当惯穿熟考,则做一日工夫。近世如曾子固诸序,尤须详味。文章之妙,在叙事状物。《左氏》记列国战伐次第,叙事之妙也。韩退之、柳子厚诸序、记,可见状物之妙。至于《礼记.曲礼》委曲教人,《论语.乡党》记孔子言动,可谓至深厚。学者作文,若不本于此,未见其能大过人也。
一二
东莱议论作文,须要言语健,须会振发转换好,不要思量远过,才过便晦。
做文字不可放,令慢,转处不假助语而自连接者为上。然会做文字者,亦一时用之于所当也。
作文法。一收一放,须成文理,有格段,不可碎。学散文要一意,若作段子,恐不流畅,文字结处,要紧切动人。
作简短文字,要转处多,必有意思则可。
文贵曲折斡旋,不要排事,须得明白坦然。
文字若缓,须多看杂文,须看到节簇紧处。若意思杂,转处多,则自然不缓。善转者,如短兵相接,盖谓不两行便转也。讲题若转多,恐碎了文字,须转处多,只是一意方可。若使搅得碎,则不成文字。若铺叙间架,令新而不陈,多警句,则亦不缓。
文字不使事善遣文为妙。
作文之法,一篇之中,有数行整齐处,数行不整齐处,或缓或急,或显或晦,间用之,使人不知其缓急显晦。虽然,常使经纬相通,有一脉过接乎其间,然后可。盖有缓急形者纲目,无形者血脉也。文字壮者近乎粗。子细看所谓眼者,一篇中自有一篇中眼,一段中自有一段中眼,寻常警句是也。如何是主意首尾相应,如何是一篇铺叙次第,如何是抑扬开阖,如何是警策,如何是下句下字有力处,如何是起头换头佳处,如何是缴结有力处,如何是实体贴题目处,如何是融化屈折剪截有力处。
文字至于辞意俱尽,复能于意外得新意者,妙。须做过人工夫,便过过人文字。收结文字,须要精神,不要闲语。
文字有一片生成之别。唯真眼人,乃能识之。
一三
蔡邕《女戒》曰:“夫心犹首、面也,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人心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人盛饰其面,莫修其心,惑之甚也。”卢同《栉铭》:“人有发兮,旦旦思理,有一心焉,胡不如是?”用邕语也。
《子华子》云:“子车氏之猳,其色粹而黑,一产而三豚焉。其二则粹而黑。其一则驳而白,恶其非类于己也,啮而杀之,决裂其肠,麋尽而后止。其同于己者,字之唯谨。甚矣,心术之善移也。夫目眩于异同,而意出于爱憎,虽其所生,杀之弗悔,而况非其类矣乎!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呫呫,相为然约,而自保其固,曾胶漆之不如也。及利势一接,未有毫□之差,蹴然变乎色,又从而随之以兵。甚矣,心术之善移也,何以异子车之猳!”韩退之《柳子厚墓志》本此。
一四
《世说》:陆文深而芜,潘文浅而静。予为之说云:深不免芜,简故能静。牧之《献诗启》云:牧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既无其才,多有其志,篇成在纸,多自笑之。
一五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此秦少游《春雨》诗也。非不工巧,然以退之“山石”句观之,渠乃女郎诗也。破却工夫,何至作女郎诗!